在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政策法规与规模化发展”主题峰会上,郭守刚表态称,未来,工信部将从以下四方面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一是推进标准研制和准入管理,二是优化测试示范应用环境,三是强化网联基础设施,四是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供需同发力,大变革时代藏着新机遇
“当前,我们关注到在工业4.0时代,汽车的内涵在发生变化。智能化、网联化技术飞速发展,不仅会让汽车驾驶变成一种全新的体验,也会重树汽车产业的生态。”在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开幕当天的主旨报告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钟志华提醒说,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开展系统性部署。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既需要持续探索各种技术路线,也需要有强大的工业制造、科技创新体系作为支撑。”钟志华预测称,未来,随着汽车驾驶无人化的演进,交通运输会发生重大变革,商业模式也会随之改变。
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兼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国平介绍说,近期,交通运输部实施了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工程,在城市出行服务、公路货运、园区内运输、末端配送、港区作业和集疏运等典型场景中布置了14项试点任务,广泛调动了产学研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记者了解到,继今年4月北京率先发放无人化载人示范应用通知书以来,自动驾驶“进城”速度明显加快,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地纷纷出台政策法规,将自动驾驶“扶上马,送一程”。
“北京作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城市之一,积极探索实践车路运一体化的技术路线,建设了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示范区,为技术的验证、迭代等提供加速平台。”在此次会议上,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表示,目前示范区域已经接续升级了3个版本,实现了60平方公里的智能网联道路和智慧城市的专网全覆盖,测试里程超过550万公里,为10余家企业300多辆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常态化运行提供服务。
除了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前瞻性布局,提供政策、基础设施保障等制度优势,智能网联汽车在国内被看好的另一大原因,则是逐渐成为汽车、出行市场主流消费群体的年轻人。
“国内95后消费者大多是互联网原住民,几乎是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一起长大的。他们会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消费主力军。”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表示,95后年轻人天然对智能化产品的接受度较高,同时由于成长环境较好,能够平视世界,不会迷信外国品牌。
对于试图通过智能网联汽车实现品牌向上的中国车企来说,这无异于千载难逢的良机。徐长明预测称,到2030年,国内每100位汽车消费者中,约有35人是95后。
除了集中呈现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7场主题峰会、6个特色专场、1场闭门会和1场实地调研活动,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还展出了《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对标研究白皮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2)》等7项成果。
此外,大会同期举办了中国国际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这是今年在北京举办的首个大型国际专业车展,超过200家参展商涵盖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
如果说这些成果是智能网联汽车过去发展的成绩单,那么面对新考题,相关企业能否用实际行动吸引年轻消费者,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将是今后社会各界观察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