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快手即将上线商城频道,商城页面和淘宝、京东类似,用户可通过搜索或者快手App首页的一级入口进入。据悉目前快手商城正在招商,今年双11期间将与短视频、直播间、店铺等,共同构成全新的快手商家经营矩阵。
快手上线商城频道,欲提升流量变现效率
9月16日,快手完成新一次的组织架构调整,宣布成立商业生态委员会,新设立的商业生态委员会将统筹推进包括电商、商业化、直播、本地生活、快招工等变现业务的生态建设、模式设计和系统融合。CEO程一笑任商业生态委员会主席并兼任电商事业部负责人,由CEO亲自挂帅,可见快手对电商业务的重视,有分析认为,快手上线商城频道有助于快手吸引部分有明确购物需求的用户,而这或将进一步提升快手电商的用户转化率和GMV,帮助快手提升流量变现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来,以短视频内容为优势的快手、抖音主打“货找人”,而传统货架电商淘宝、京东等则强调的是“人找货”,如今快手上线商城页面,是否意味着快手也向传统货架电商看齐?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研究许伯武认为,“‘货找人’是利用大数据,向相关人群推送相关产品或货物,但大数据的推送其实很大程度上不精准,而且会引起很多消费者的反感。而‘人找货’,是满足人的需求,以‘人’为本,让消费者自由充分选择商品。”
商业模式变换的背后是快手面临的商业化难题,据快手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快手分别亏损124.29亿元、196.52亿元、1166.35亿元。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810.82亿元,同比增长37.9%;净亏损780.74亿元,亏损同比收窄33.06%;经调整后净亏损188.52亿元,相较上年同期亏损78.64亿元扩大了139.7%。2022上半年快手实现营收427.6亿元,同比增长18.26%;净利润依然亏损94.3亿元,亏损同比收窄85.44%;经调整后净亏损50.3亿元,亏损收窄52.8%。因此,快手被戏称为“亏损之王”。
电商一直以来是快手最主要的增长引擎,2021年快手电商GMV实现6800亿元,但是在2022年,快手电商却出现了增长疲软的态势,2021年Q4达到2402.92亿元的巅峰。自此之后就呈现出下滑的趋势,2022年前两个季度分别为1750.76亿元、1911.74亿元。
此外,老对手抖音也宣布电商业务运营分化为内容业务和货架业务,并先快手一步在其首页上线了“商城”入口。许伯武认为,“相较于快手,抖音在货架电商业务上或更有优势,一是抖音用户群更广泛,覆盖国内外,此外抖音有很多产品矩阵体系,譬如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多闪等产品,可以起到引流与相互支撑作用。”
谁是终极电商形态?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一方面是抖音、快手不断向货架电商靠拢,深入阿里、京东、拼多多等传统电商的腹地,而阿里、京东、拼多多等传统电商其实早已开始“内容+电商”的结合。
早在2016年,淘宝就开始布局直播业务。买家秀、微淘、直播、淘宝二楼等等都是淘宝曾经在内容方向做出的探索。京东也于2018年开始了直播业务,今年3月改版后,京东首页短视频内容的比重也大幅提升。拼多多在2020年初开始尝试短视频和直播业务,今年2月更是将「多多视频」业务升级到APP首页底部一级入口。
双方的“殊途同归”是否已经描画了未来电商的终极形态?许伯武认为,“未来两方面肯定是相互融合的,货架电商架构为主,内容是对货架电商的引流与宣传作用,主导还是消费者自己选择产品。因此未来电商大战将更多是淘宝、京东形成主阵地防御,融入更多视频与直播;抖音、快手货架电商不断抢占市场份额,搭建更多完整的电商购物平台。”
回到快手眼前的难题上,进入三季度以来,快手股价已累计下跌了36.1%。截止9月22日收盘,快手股价55.5港元,市值2385亿港元,对照巅峰期1.23万亿港元的市值,如今已经跌去80%。2022年,快手为电商业务定下目标9000亿元的GMV,如今一系列的电商业务布阵能否解决快手的燃眉之急?如今的电商市场格局又会迎来怎样的变化,一系列的问题仍待时间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