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王郁彪 每经编辑:刘雪梅
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发明之一”,互联网如今已渗透至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方方面面,催生了人类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成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多次强调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并就网络强国建设作出重大部署,积极回应实践要求。
而这一个个重要论断、一系列重大部署,无不体现了党中央对网信事业、互联网发展的深刻洞察与把握,中国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稳步前行。
同时,建设网络强国就是要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如今,中国互联网事业蓬勃发展,互联网技术与创新应用如雨后春笋,助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迭代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的同时,拥有了更多获得感、辛福感与安全感。
这十年,网络强国建设硕果累累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条件。党中央高度重视、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推动了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细数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与4G、5G网络。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5481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10.2亿个,分别是2012年的3.7倍和3.2倍。
2021年末,我国光纤接入(FTTH/0)端口占互联网接入端口的比重由2012年末的22.7%提升至94.3%,4G基站占比由2014年的24.2%提升到59.2%,实现城镇地区深度覆盖。
与此同时,2019年5G商用启动后,5G网络建设也快速推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5G基站比重达14.3%,数量占全球60%以上,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55亿户,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到5.2亿户,5G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
中国电信5G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党中央反复强调,要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而这十年间,我国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上亦突破不断。据中央网信办(国家网信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牛一兵介绍,高性能计算保持优势,5G实现技术、产业、应用全面领先,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芯片自主研发能力稳步提高,国产操作系统性能大幅提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研究取得积极进展。
得益于新一代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快速建成,以及信息技术领域的持续重大创新突破,我国互联网发展水平居全球第二,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牛一兵介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5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1.6%提升到39.8%,电商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全球第一。”
同时,我国网民规模、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均为全球第一,2012年至2021年,我国网民规模从5.64亿增长到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从42.1%提升到73%。
网民规模日渐庞大、信息化服务全面普及,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和创新应用之下,信息惠民便民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在此过程中,“互联网+”教育、医疗等深入推进,数字抗疫成效显著,数字政府、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0亿人,“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已成现实。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是信息流通、资源配置、供需匹配的最佳技术手段。利用好互联网的信息、资源配置优势,在更多领域通过互联网来解决产业信息流通不畅的痛点,一方面能够促进互联网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以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优化存量产业,缔造新兴产业。丰富互联网服务内容的同时,也以此为契机实现网络强国,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创新发展。
这十年,引领新时代网络安全治理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
“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各方面齐抓共管,切实维护网络安全。”2016年4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指示为建设网络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