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濮振宇 出人意料,继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之后将触及上市终点的造车新势力,除了锋芒毕露的哪吒、零跑这两家,还有名不见经传的爱驰汽车。爱驰汽车已经提前锁定了美股上市公司的席位。
近日,已登陆纳斯达克的教培企业华夏博雅与爱驰汽车运营公司AiwaysHoldingsLimited达成合作,将收购爱驰汽车所有发行在外的股权。收购完成后,爱驰汽车所有股权将被转换为上市公司的普通股,据悉这些股权估值50亿-60亿美元。
爱驰汽车没有通过IPO方式常规上市,也没有采用常见的正向“借壳”方式上市,而是选择了较为少见的反向“借壳”方式上市,这一举动在这新造车行业中显得颇为另类。
对于反向“借壳”华夏博雅一事,爱驰汽车方面颇为低调,该公司相关人士只给了经济观察报记者“不予置评”的回应。
卖车靠海外,创新靠甲醇
爱驰汽车的“另类”,实际上贯穿其发展始终。
与高调的“蔚小理”等新势力不同,爱驰汽车虽然在国内市场存在感不强,但也拥有多个“业内第一”的头衔——第一家实现新车规模出海的造车新势力、第一家布局燃料电池的造车新势力、第一家进入以色列市场的造车新势力……
主打海外市场,这是爱驰汽车近几年走出来的差异化路线之一。在市场定位上,其他新造车企业毫无例外全力押注国内市场,毕竟国内市场才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战场,但爱驰汽车偏偏押注海外市场。
“海外是爱驰汽车的主攻方向”,“爱驰会做到出口销量大于国内销量”,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付强做过如此解释,他认为国外竞争不如国内激烈,国外消费者对于新品牌的容忍度更高。
2018年10月,爱驰在德国公布海外战略;2019年,爱驰汽车首款新车爱驰U5在欧盟上市发售;2020年,爱驰汽车欧洲官网正式上线,供用户线上订车和选择用车时间。
反观其他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2020年12月才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向欧洲出口小鹏G3;蔚来也是2021年5月才宣布进军海外市场,以挪威作为第一步;而理想汽车的海外计划更是至今尚处于“严密思考”的纸面阶段。
如今,爱驰汽车如愿成为了在海外市场走得最快的造车新势力,但销量上却不尽人意。根据澎湃新闻援引的乘联会数据,爱驰汽车目前唯一在售的车型U5,自2020年9月新款上市以来,至今22个月累计销量仅4989辆,其中今年1-6月U5销量1680辆,累计同比下降34%。
重海外的市场定位,还不是爱驰汽车最“另类”的选择。在技术路线上,新造车企业通常主打纯电、混动两种,而爱驰汽车盯上的却是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技术路线上已有丰田、现代等强手。爱驰汽车另辟蹊径选择了鲜有企业涉足的甲醇重整制氢高温燃料电池技术路线,避免了与国际巨头正面交锋。
2020年8月,爱驰汽车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项目在山西高平开工建设。2020年9月,爱驰汽车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签署关于甲醇燃料电池的战略合作协议。
为何要反向“借壳”
为了加快上市步伐,正向“借壳”的操作在汽车行业并不罕见。北汽新能源曾借壳前锋股份实现了A股上市,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FF)也是通过SPAC借壳上市美股。
而爱驰汽车反向“借壳”。资料显示,在反向“借壳”案例中,名义上是上市壳公司收购了主体公司,但由于壳公司所定向增发的股票数量远大于壳公司原来累计发行的股票数量,因此主体公司股东将获得壳公司足够控股数量的股票,从而能够控制合并后的壳公司。
招银国际研究部经理、汽车行业分析师白毅阳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爱驰汽车这种上市的方式确实很少见,但优点是更快,流程更短。
华夏博雅是一家教育资源整合与运营机构,虽然不是空壳公司,但业务规模小,且还在持续萎缩中。财报显示,华夏博雅2021财年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亏损124.99万美元,营业收入为 390.95万美元,同比下降22.17%。
与常规IPO相比,“借壳”上市的缺点也很明显,即不利于融资效果最大化。“(爱驰汽车)这种上市因为没有实际完成融资,需要在后面通过增发才能实现融资。”白毅阳说。
与大多新造车企业一样,爱驰汽车最初也希望走常规上市途径,但一直没有结果。2021年6月,爱驰被曝计划登陆科创板上市。同年8月,爱驰汽车再被传寻求赴美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