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下周回国”的贾跃亭,再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不仅为法拉第未来(FF)带来1亿美元的融资,更是重新夺回了对法拉第未来公司的控制权。
用他自己话说是:拨乱反正、重回正轨,这是FF又一个重大拐点。
尽管从他建立乐视帝国开始,外界对他的商业才能和政商背景就有很多或真或假的传闻,但至今,我们也无可否认的是,贾跃亭是真的顽强。
一、县城“网管”打造乐视帝国
贾跃亭的创业,与上世纪90年代的大多数互联网先驱一样,起初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这种走一步看一步的经营思路,倒也符合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的经济发展特点。
1995年,大专毕业的贾跃亭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某地方税务局的网络技术管理员,也就是我们如今俗称的“网管”。
但是,彼时“下海”大潮正盛,此时正是20几岁的年轻人贾跃亭,同样也不甘寂寞,不需要多少思想斗争,就投身到了“下海”的大潮之中。
贾跃亭在回忆自己“下海”的头几年时,总是在强调由于之前“网管”的身份,使其早早就接触到了移动通讯技术,而经商后他的也就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通讯及其延伸的无线流媒体领域。
可惜这只不过是功成名就后塑造的创业神话。
翻看贾跃亭初期的创业经历,不但做过煤炭、运输,这些山西人的老本行,也干过印刷、钢材贸易、教育培训等彼时热门的新兴产业,投身通讯与无线流媒体领域,仅仅是他过河时,摸到的其中一块石头罢了。
这是碰巧,通讯与无线流媒体这块“石头”,成为了他创建乐视帝国的基石。
2002年,乐视网在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园区注册了,彼时园区每月都会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注册,乐视网在其中并不显眼。
真正的机会是2005年,与中国联通的合作。这年,乐视网成为了中国联通流媒体内容的主要提供商,从而使其拥有了广大的用户基数,乐视帝国由此拔地而起。
二、帝国将倾,孤注一掷选择造车
乐视帝国风头正劲时,围绕着“乐视生态”,在诸多领域进行了布局,包括影视,体育,电视和手机生产、汽车制造。
这其实还是贾跃亭当初创业时的老思路,虽然不知道哪个领域会成为支撑乐视帝国下一阶段发展的基石,但只要布局够多、够早,就一定能占得先机。
以上这些领域,没有提到金融,因为金融对于乐视来说,不是造血的产业,而是输血的产业。
所以,最终乐视帝国成也金融,败也金融,资金链的断裂,使贾跃亭不得不躲到了美国,将所剩不多的一切资源,都堵在了造车上。
为什么是造车?无论是乐视的贾跃亭,还是恒大的王健林,都将翻盘的希望放在了造车上。
因为这是目前少有的,可能将故事转化为产量的新兴产业领域。
首先,造车容易讲故事。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贾跃亭是在用PPT造车,其实就是在说他在用讲故事的方式,获得投资。而投资者之所以会相信他的故事,是因为从政策来看,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而从商业来看,特斯拉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成功的典范”。
其次,造车容易转化为产能。这里说的“容易”,是相对容易。造车是一个有技术门槛,但是与其他新兴产业领域,如生物医药、半导体芯片相比,又是一个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研发前景相对明朗的领域。
三、法拉第未来的宫斗大戏
可惜,屋漏偏逢连夜雨,玩过了无数金融游戏的贾跃亭,在孤注一掷背水一战的时候,却在金融领域被人背后捅了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