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印度的这些动作实在太吓人,7月21日晚上,在荣耀手机的新品发布会后,荣耀CEO赵明宣布退出印度。
赵明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荣耀几年前就在印度有团队,并经营了很长时间,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荣耀印度团队撤出了。”
赵明一句“众所周知的原因”,直指印度当局无底线抢钱,打压中国厂商在印度的正常经营活动。
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印度的营商环境变得越来越差,现在没有人敢去印度做生意了。
不仅印度以外的人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连印度自己人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印度《商业标准报》在报道中写道:外国公司可能正在对印度失去兴趣。
印度《商业标准报》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印度政府部门发布了一组数据,这个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21年,共有2738家跨国公司关闭了在印度的子公司或者办事处。
2738家企业看起来不多,但相对于整个印度只有12000家外企活跃经营,这个数据就非常吓人了。
大量的外资企业,正在疯狂地撤出印度。
瑞士建材公司豪瑞、苏格兰皇家银行在内的多家跨国企业,都宣布退出印度市场。
德国零售商麦德龙打算以17.5亿的价格,出售它在印度经营了20多年的业务。
今年5月,福特公司宣布放弃在印度生产用于出口的电动汽车;去年9月,福特公司已经停止在印度生产传统燃油汽车。
这些外资企业逃离印度,除了印度市场本身起不来之外,更多是与印度政府对外资企业下黑手有关。
印度对外资企业的骚操作,从轻到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随意修改经营规则
印度政府对外资企业的经营活动,管理得非常细致,可以说是事无巨细,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管。
2014年,亚马逊的贝佐斯宣布斥资20亿美元,进入印度市场。
看到这么大的投资,印度政府当然是非常欢迎,拍手称赞,答应了不少好处。
但当亚马逊真进来的时候,发现印度政府马上就翻脸了。
印度政府发布新规,外资电商平台,不能直接向消费者出售商品。这就意味着电商平台不能搞自营业务,只能做平台收服务费。
亚马逊搞了个曲线救国,扶植了印度的几个本土大卖家,让他们做自己的仓库,帮自己卖货。印度政府发现自己的政策被钻了漏洞,立马强制下架亚马逊上万件商品。
此外,印度政府还规定,外资电商平台不能搞类似国内电商的“双十一”“618”这样的打折、促销和补贴活动。
更让亚马逊恶心的是,印度政府对亚马逊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商业贿赂和商业并购调查。
结果,亚马逊近十年在印度烧光了65亿美元,给印度创造了成千上万个就业岗位,到现在还没有实现盈利,亏损累累。
二、查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