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十多年前的4.9万家,增加到2021年的33万家,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投入的70%,上交税额由2012年的0.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3万亿元。在上海证交所科创板、北京证交所上市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90%。
“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之一是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要发挥科技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源头供给、科技支撑和新的成长空间。”王志刚说。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创新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战略,也是培育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关键路径。
双轮驱动体制机制改革走深走实
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发布,加快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规律、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
2015年8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将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尽可能赋予科技创新的主体和人员。
2022年1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正式施行,用良法满足新时代科技治理新需要。
……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发力,政策密度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中央深改委共审议20多个科技领域的重大改革方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部署的143项改革任务已经全面完成,支撑全面创新的制度性、基础性框架基本建立。
在朱克力看来,“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是变革生产关系,二者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彼此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助推。“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方面,重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厚植全球高度活跃的创新创业沃土。”
在重庆,位于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的迅检科技,利用学校关于“微孢子虫”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水产养殖即时监测预警”技术:只用一个小小的试剂盒,就能检测出鱼虾蟹等水产品是否染病。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单元博士陈洁说,迅检科技搭建起生物医药领域成果转化的交流平台,把研发端的实验室和制造端的企业整合起来,让一批生物材料、纳米药物、实验室试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得以快速转化。
创新成果不仅要在实验室“做出来”,更要在市场上“用出来”——这正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着力点。
随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渐成体系。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7294亿元,是2012年的5.8倍,占GDP比重达到3.26%。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激励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不断强化,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2012年的50%、2018年的75%,提升到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100%;设立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科技融资工具更加丰富……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对企业创新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望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的壮举将在中国大地上持续上演。(记者 张莫 钟源)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