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控:老板和投资人必看——
从研发5个维度品项目 (一)
过了长假,钱律灼见今天要正正经经的写技术相关的东西,与不断增长的关注朋友们共同探讨。
支付宝(杭州)与支付宝(中国)
三年来,健康码成了最贴心的朋友,绿色从调侃色转变为光荣色,在抗疫中功不可没,背后的主就是支付宝。
可是,这些天网络飞来消息说:支付宝因为研发占比不达标被撤销高新技术企业牌照,又是沸沸扬扬。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文,由科技部认定的企业,给与15%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其中重要的一条认定标准是研发与营业收入的比例:
5000万以下的,5%以上的研发比例、5000万-2亿的,4%以上的研发比例、2亿以上的,3%以上的研发比例。
恩,就是只要你肯读书搞技术,祖国老母亲就是肯花代价。
而事实上,支付宝(杭州)与支付宝(中国)是两个公司,都是蚂蚁集团的子公司。
支付宝(杭州)就是你用的那个支付宝,健康码是他开发的。
支付宝(中国)就是被撤销高新技术那家,是持支付牌照的公司。
恩,基于结构安排,两兄弟的使命不一样,所以研发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
那么我们就切入主题,如果从研发的角度来看一个投资项目呢?
研发的战略定位
1、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向市场推出新产品。
特斯拉是、苹果是、微信其实也是!
结果是:各自领域的老大,估值都遥遥领先。
但是,这个过程需要提着昨日种种千辛万苦,某种程度上也具有偶然性。
苹果123都没有出头,尽管乔大师竭尽了努力与智慧。
到3年之后的4,苹果开始发力,成为一代天骄到今天的14。
从2017-2021年 研发费用从115.8亿美元到219.1亿美元,营业收入从2292亿到3658亿美元,占比从5.052%到5.99%。
在营业收入基数疯狂增长的同时,研发费用仍比基数增长的迅速,从数字上的确能够解释技术长青、市场长虹的现象。
如果看国内的手机,拿小米来说事。
从2017年-2021年,研发费用从31.51亿人民币到131.67亿人民币,
感官上,与苹果从数量级到货币级,都拉开了距离,
营业收入占比从2.75%到4%,提升比较快。
这里,我们需要说明,为什么不拿出华为的数据来做对比?
因为华为手机及周边产品只是华为集团的一个产品线,其所有的研发费用无法都归在手机线名下,但是华为的数据仍然具有说服力。
2021年,华为的研发费用为1427亿,全球第二。这一年,美国佬还在欺负华为,营业收入为6368亿人民币,同比下降了28.6%的情况下的数据。
研发费用占比为22.41%。
是不是觉得华为的伟大,一瞬间就有了理由!
其实,第一名都是不计成本读书的人!
对待研发的态度,可以看出项目到底是张还是扬,亦或是合伙人个性和格局。
2、第二个吃螃蟹的人:成为成功产品的创新模仿者。
第1个吃,要勇气,是个别人的事。
第2个吃,要资本和人才,不是谁都可以。
个人看法:推出第一款中支香烟的企业,就是这个类型。
从偷偷拿爷爷的大重九香烟抽开始,香烟都是大香烟。
前些年,市场上开始出现细支,定价一般比同款大香烟便宜,毕竟成本小了些嘛。
然后,各大香烟厂,都出细支,一时间好像换了天地,不抽细支,似乎对不起人民币,都骗自己说尼古丁少些。
这个时候,上海卷烟厂创新来了,来了个不大不小的金中支,一款上行到100,高于传统名牌软中华,一款70相当于软中华。
这下,中支又赢了。
金中支通过细支的市场需求变化,开宗立派成了中支之王。
这可不是一般的模仿啊,在我看来,这个类型的项目市场风险小于1类型,因为是建立类型1被市场接受的基础上,研发的思路在1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失败的可能性也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