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被称为工业时代的“粮食”,大到飞机轮船、小到手机手环,几乎都离不开芯片的支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更是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准。
不过,芯片的生产过程却极为复杂,是一项高度全球化的科研成果,从架构授权、再到设计制造以及落地应用,要经过上千个细分的环节,离不开全球供应链。
然而,美国为巩固自身的科技霸权,却不惜阻碍芯片产业的全球化发展,不仅多次修改规则,限制使用美国技术的厂商对华为等高科技中企出货,而且还邀请台积电、三星赴美建厂,妄图掌控全球高精尖产业链。
就在10月7日,美国又将31家中企列入了“未经核实名单”,不允许他们使用美国管制的技术和元器件。要知道,全球芯片市场近两年正面临“寒冬”,而美国的变本加厉,无疑会导致芯片供应平衡方面“雪上加霜”。
对于老美这种“搅屎棍”行为,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也曾公开痛批,奉劝其不要妄图掌控芯片市场,美国没有这个实力和条件,造芯计划也不可能成功,芯片产业应当建立在公平贸易的基础之上。
虽然台积电贵为全球代工市场的“领头羊”,其技术实力和行业地位都是最顶尖的存在,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积电近些年的日子却似乎并不好过。
首先,因为产线上含有大量的美国配件的技术,台积电在出货方面实则并没有绝对的话语权,断供华为就是最好的证明。
要知道,华为曾是台积电的第二大客户,其带来的营收占比高达15%左右,仅次于苹果,可以说每年为台积电创造着数百亿的营收。台积电作为一个商业公司,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又怎么可能主动抛弃华为呢?
尽管刘德音声称失去华为订单并不会对台积电的营收造成影响,苹果等其他客户会迅速补上华为空出的产能。但结果有目共睹,没有了华为订单的制衡,台积电对美芯的依赖大幅提升。
在前不久宣布涨价之时,苹果、英伟达更是试图挑战台积电的议价权。虽然在僵持数天后,最终以苹果妥协告终,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如今面对清一色的美企客户,台积电的话语权已大不如前。
其次,台积电在明知美国不适合代工厂发展的情况下,面对老美的威逼利诱,最终还是决定投资120亿美元赴美建造一座5nm晶圆厂。
如今台积电赴美建厂的事实已无法改变,可老美却早已换了一副“嘴脸”,不仅向台积电索要芯片机密数据,而且就连事先承诺好的520亿补贴,也变成了以英特尔等美企优先的原则,台积电最多或许只能分得40亿美元的补贴,这与建厂投入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