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富养的一代彻底悟了,便成了省吃俭用的抠门一族。在年轻人聚集的平台,30万人参加极简生活小组,21万人在不要买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还有15万人加入一个名字很长的小组,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各式各样的省钱语录在年轻人中间流传,比如每天在公司呆到九点,只为省电,资本家的羊毛不薅白不薅,社会教我做人,生活叫我抠门。以前iPhone手机一机难求,IPHONE4的年代,炒手机堪比吵。原价三四千的手机炒到上万元也不在话下,即使是去年的IPHONE13,也有黄牛靠着炒作两个月赚了30多万。但今年的IPHONE14首销即破发,倒贴才能出手,黄牛彻底慌了。深圳一个职业黄牛说,IPHONE14发售当日,各种机型入了300多台,结果一天亏了几十万。行情动荡之下,甚至有一些机智的用户反向高价收购了黄牛,IPHONE14成了黄牛刺客。怎么解释呢?有人说是库克搞的鬼,苹果出现了大量提前发货了。资本逐利,正在抛弃黄牛,还有人说是IPHONE14自己不给力,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灵动到也就那么回事儿。技术创新陷入瓶颈期,新款iPhone也激不起用户的消费冲动了。申公豹觉得是这届年轻人的消费逻辑产生了某种待机收缩。据某机构调查,八零后一代相对看中大品牌,八五后相对看重健康,九零后更看重质量,九五后则看重商品是否生活中急需,最出乎意料的是,九零后曾经资一快乐从盲盒。再到球鞋,特别敢花钱,也特别会花钱,但当他们快到而立之年的时候,发现在学校每月拿2000元的生活费才是最富有的时候。现在到手工资除去花呗,信用卡和房租吃饭等刚需支出,剩下的余额感人。这还不算结婚买车买房这种大额支出,这届年轻人怎么了?看考日本的经验的欲望社会起源于经济衰退,经济不景气,公司不挣钱,人们收入低,消费就支棱不起来,随着不结婚不生欲,不消费的风气。流行还会衍生出严峻的少子化、老龄化问题。回答我们的情况,无论是消费降级还是消费百万,实际上都是一种结构性的消费分级,是年轻人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曲利避害。年轻人不消费,烫平佛系并不是摆烂,也无需指责,归根到底只是换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对生活的欲望转移到了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