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简单心理 ,作者简单心理 APP
一个有温度,有态度,守伦理的专业心理公众号
相信不少朋友这个周末都在「吃瓜」中度过了,李靓蕾在最新回应中提到了心理师对王力宏的描述—— gaslight ,这个词在微博上被人们翻译成「情感操纵」,直译过来是「煤气灯」。
大家对「煤气灯」这个词可能不熟悉,但你们对另一个词 「PUA」 应该耳熟能详。
PUA(Pick-up Artist)的主要对象主要是陌生异性,而当它进一步延伸到朝夕相处的朋友、同事、伴侣、甚至是家人身上时,PUA 一词就显得过于局限而不再适用了,将其定义为「煤气灯人」则更加准确。真正的煤气灯人远比恐怖故事惊悚多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什么是「煤气灯人」,以及如何避免情感操控。
「煤气灯人」是如何情感操控的?
「煤气灯」这一概念可追溯至 1944 年,由美国导演乔治 · 库克执导的一部惊悚片《煤气灯下》(Gaslight)中的主角安东。
在电影中,钢琴师安东(CharlesBoyer 饰)为了将妻子宝拉(Ingrid Bergman 饰)所要继承的大额财产据为己有,一面将自己伪装成潇洒体贴的丈夫,另一面又不断使用各种心理战术,联合家中的女佣企图将妻子逼疯。
在丈夫缜密的心理操纵下,宝拉逐渐变得神经兮兮,怀疑现实、质疑自己,最后在精神上几乎完全依附于安东。
这种试图破坏他人对现实的感知的情感操纵,也因该电影而得名为 Gaslighting(煤气灯操纵)。下面我挑选了几个经典的 Gaslighting 片段让大家品品:
1. 信息封锁:在一段时间内不断重复强调某一信息
安东和宝拉新婚满三个月时,外出去伦敦塔游玩。出门前安东送给妻子一枚小巧的白色胸针,声称是母亲去世前留给他的,并嘱咐宝拉把它收好。
此时安东略显刻意地强调了一句:「你可能会弄丢,你知道的,你经常丢三落四」。这是电影中安东第一次对宝拉实施 Gaslighting,也是宝拉初步对自己产生怀疑。
图片来源:《煤气灯下》
但是在二人离去之后,两位女佣之间的对话又再次佐证了,宝拉从未体现出任何异常。但是男主人安东,却不断向他们传输「女主人生病了」这一信息。
图片来源:《煤气灯下》
如果说此时,仆人们还对女主人生病一事尚有所怀疑。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令他们对于这一言论深信不疑了。
当天的游玩结束后,安东便以饰物常年未佩戴、需要修理为由,向宝拉索要胸针。由于安东从一开始就并未将胸针放入宝拉的手包,而是偷偷将其藏在手心转移至别处,宝拉自然无论如何都找不到胸针的踪影,还以为是自己不慎遗失,十分懊恼。
图片来源:《煤气灯下》
安东借此机会再次强调宝拉「记忆力不好」一事。
图片来源:《煤气灯下》
「你真的有将它放进去吗」,宝拉不甘心地又问了一遍安东。安东并没有立刻反驳,而是反问宝拉,「你连这也不记得了」?
图片来源:《煤气灯下》
此时,因丢失胸针而产生的内疚、自责,外加安东使用虚假信息进行的旁敲侧击,使得宝拉对自己记忆力的信心彻底动摇。
家中女佣在亲眼见证了此事后,也开始相信宝拉确实「有病」了。
2. 激起宝拉嫉妒心,再批判这种情绪不正常
安东在与宝拉二人独处时,怂恿她唤女佣上楼点燃煤气灯。而当年轻貌美的女佣点灯之余,安东便凑过去言语轻佻地与其大肆调情。此时宝拉已极为不悦,表面上故作镇静地看书,实则是在旁听着二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