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敏 见习记者 刘钊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今年9月份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全球第11位,较2012年跃升23位。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创新排名的提升,就是一个有力的注脚。
资本市场是我国优秀科技创新企业的重要聚集地。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硬科技领域企业陆续上市。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通过科技创新来获得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资本市场
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舞台
6月23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情况发布会上介绍,从行业分布看,上市公司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战略新兴行业上市公司接近2200家,市值超过千亿元的战略新兴行业上市公司由十年前的完全是空白发展到现在46家,上市公司日益成为经济转型升级重要的动力源。
从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1日,总计有942家公司成功上市融资,首发募集资金总额约1.1万亿元;其中来自创业板和科创板的上市公司数量为637家,首发募集资金金额超7778亿元,分别占比约为67.6%、70.7%。
此外,证监会持续推出创新创业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等,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服务能力,拓宽科技创新融资渠道,推动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
9月29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发布深证数字经济等12条指数,多维度反映深交所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8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高端装备制造指数和上证科创板新材料指数,至此,包括科创信息、科创生物、科创芯片在内的反映科创板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题指数体系即将完成基本覆盖。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关科技创新指数的推出,反映的是我国资本市场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吸引资本和主题基金布局相关赛道,形成良性互动。”
上市公司科技创新成色
越发浓重
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盘,也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技术攻关和创新研发的速度持续加快。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的一个缩影。9月23日,中上协发布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运行情况报告》显示,央企境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合计1705.38亿元,占境内市场的27.46%;央企公司在科创板的18户上市公司上半年新获得发明专利620项,以占比4.18%的户数贡献了科创板12.92%的新增发明专利量。
从2022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A股994家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在1亿元以上,占公司总数(4511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度研发投入总额)的比例为22%。其中,有19家公司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金额超50亿元。
“公司近年来强化科技投入和新技术应用,近三年研发费用年均增长10%,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亿元。”龙源电力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863、973、重点专项等重大课题,涌现了“潮间带风电新型单桩基础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和工程应用”“大直径嵌岩单桩施工关键技术”等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成果,其中多项技术属于世界首创,引领了全球风电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目前,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已经从全球技术追赶者转变为引领者。
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科技创新驱动光伏行业降本增效,核心技术竞争力在全球领先,不存在“卡脖子”环节;此外,光伏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完整性和先进性在全球领先,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产量排名世界前十名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形成了一批世界级的龙头企业。在光伏关键原材料及辅料方面,光伏浆料、背板、封装胶膜、光伏玻璃等原辅材料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供应,并批量出口至海外,其中不少产品在技术、质量、成本和服务等方面逐渐显现出领先优势。
“2012年上市至今研发投入超130亿元,位居行业榜首。2021年至今,隆基绿能连续11次打破多种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持续科技创新投入意义重要,有助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技术迭代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