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科学与技术委员会负责人王晔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据统计,公司的170余项原创科技,大部分变成中国乃至全球的标杆,引发行业持续跟进。截至2022年6月底,海尔在全球累计专利申请8.3万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3万余项,占比超过63%。海外发明专利1.5万余项,覆盖30个国家。此外,公司连续7次稳居全球智慧家庭发明专利榜首,累计智慧家庭发明专利20298件。”
联储证券董事兼首席经济学家李全表示:“科技创新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将大大提升上市公司群体的核心竞争力。”
持续抢占
硬科技赛道
世界一流企业长期保持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他们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具备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创新能力。中国企业依靠规模体量难以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加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核心科技创新能力,用强大的核心创新能力来加强基础创新能力、完善系统创新能力。
龙源电力是国内新能源发电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要发挥好行业的引领作用,当前最迫切、最关键的就是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重大基础装备和科技创新人才三个方面加快实现突破。未来将资源更多地向被“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集中,加快解决关键领域对外依存度高、不能自主可控、受制于人的问题,加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王晔向记者表示,海尔集团将在未来三年内研发投入600亿元,聚焦在绿色双碳、安全隐私与合规、专业领域的芯片与操作系统、AIoT/感知与交互、数据生产力五大共性的关键技术方向上,实施核心科技攻关,突破智家大脑、智慧家庭操作系统、工业智能BaaS引擎、直线加速器放疗系统等行业核心技术难题。
当下,资本进一步向“创新含量高”的硬科技企业汇聚,可以预期的是,未来这一赛道仍将是热度不减。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科技周期,即新旧技术更迭时期,即:从工业经济时代,向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多重技术协同创新的时代。新时期、新技术的加持下,硬科技领域的创新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在这个阶段,将伴随着相关企业的高速成长,具体体现于企业规模和营收层面,以及资本市场估值的成长。从利润回报上来看,也是非常丰厚的。”陈端向记者表示。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近些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有提升的空间。”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未来创新要进一步突出原创性,加强科研人员的培养和引导,加强对创新的资金扶持,多给予一些时间和空间,同时,科技创新还要兼顾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