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2022年已经到了四季度。在过去的机圈里,国内手机圈可谓热火朝天。麒麟9000还可战一年,超级火龙888和变态升级版8淦1、还有改良版的8淦1plus,2K+120HZ、UFS3.1、LPDDR5,全像素对焦等等诸多新产品新技术,其中,有一项技术与5G一样特别引人注意,那就是WIFI6。
Wi-Fi这个术语被人们普遍误以为是指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并且即便是Wi-Fi联盟本身也经常在新闻稿和文件中使用“Wireless Fidelity”这个词,Wi-Fi还出现在ITAA的一个论文中。但事实上,Wi-Fi一词没有任何意义,也是没有全拼的。
技术原理
无线网络在无线局域网的范畴是指“无线相容性认证”,实质上是一种商业认证,同时也是一种无线联网技术。
以前通过网线连接电脑,而Wi-Fi则是通过无线电波来连网,常见的载体就是无线路由器,那么在这个无线路由器电波覆盖的有效范围内,都可以采用Wi-Fi连接方式进行联网。如果无线路由器连接了一条ADSL线路或者别的上网线路,则又被称为热点。
主要功能
无线网络上网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无线上网。几乎所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都支持Wi-Fi上网,是当今使用最广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
实际上就是把有线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就如在开头为大家介绍的一样,使用无线路由器供支持其技术的相关电脑、手机、平板等接收。手机如果有Wi-Fi功能的话,在有Wi-Fi无线信号的时候就可以不通过移动联通的网络上网,省掉了流量费。
无线网络、无线上网在大城市比较常用,虽然由Wi-Fi技术传输的无线通信质量不是很好,数据安全性能也比蓝牙差,传输质量也有待改进,但传输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54Mbps,符合个人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Wi-Fi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布线,可以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因此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用户的需要。并且由于发射信号功率低于100mw,低于手机发射功率,所以Wi-Fi上网相对也是最安全健康的。
WIFI发展史
1997年IEEE制定出第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 802.11,数据传输速率仅有 2Mbps,但这个标准的诞生改变了用户的接入方式,使人们从线缆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随着人们对网络传输速率的要求不断提升,在1999年IEEE发布了802.11b标准。802.11b运行在2.4GHz频段,传输速率为11Mbit/s,是原始标准的5倍。同年,IEEE又补充发布了802.11a标准,采用了与原始标准相同的核心协议,工作频率为5GHz,最大原始数据传输率54Mbit/s,达到了现实网络中等吞吐量(20Mbit/s)的要求,由于2.4GHz频段已经被广泛采用,而采用5GHz频段能让802.11a具有更少冲突的优点。
2003 年,作为802.11a标准的 OFDM 技术也被改编为在2.4 GHz频段运行,从而产生了802.11g,其载波的频率为2.4GHz(跟 802.11b 相同),原始传送速度为54Mbit/s, 净传输速度约为24.7Mbit/s(跟 802.11a 相同)。
对 Wi-Fi影响比较重要的标准是2009年发布的802.11n,这个标准对 Wi-Fi 的传输和接入进行了重大改进,引入了 MIMO、安全加密等新概念和基于 MIMO 的一些高级功能(如波束成形,空间复用等),传输速度达到 600Mbit/s。此外,802.11n 也是第一个同时工作在 2.4 GHz 和 5 GHz 频段的Wi-Fi 技术。
然而,移动业务的快速发展和高密度接入对 Wi-Fi 网络的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13年发布的802.11ac标准引入了更宽的射频带宽(提升至 160MHz)和更高阶的调制技术(256-QAM),传输速度高达1.73Gbps,进一步提升Wi-Fi网络吞吐量。另外,在2015年发布了802.11ac wave2标准,将波束成形和MU-MIMO等功能推向主流,提升了系统接入容量。但遗憾的是802.11ac仅支持5GHz频段的终端,削弱了 2.4GHz频段下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