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具的例子之一: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 tim berners lee 在做研究时,发现提高效率最大的障碍是研究者之间共享文件。于是他在 1990年创造了第一个网络浏览器,结果这个工具后面就演化出对人类社会和经济改变巨大的互联网革命。
【解决问题的工具可能是更好的机会】
38、小概率事件
今天听说一个悲伤的故事,亚马逊第一个 cfo, Joy Covey, 1996年把亚马逊做上市,1999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商界最有权力的女人"排名第二十八位。但后来因为觉得互联网公司节奏太紧张,2000年就辞职不干了。 后来,2013年九月,她在山中骑自行车锻炼身体时,被亚马逊的一个送货货车给撞死,终年50岁。
Covey 是荷兰血统,她老妈和外祖母在二战期间,日本占领荷属印尼后,被关到集中营里,她老妈目睹其外祖母饿死。所以给女儿输送了一种高度自立的教育理念。
【一个意外而已】
39、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大幅提升
为什么过去十五年普通人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大大提高:
1. 输入信息大增。以读书为例,我的 kindle 上现在有接近一千本书,每年购买 200-300 本。 普通的纸质书,一个大书架装个两百本就很多了。以前电子书不普及的时候,一年买四五十本就很多了。
所以这是五倍的提高。
2. 电子书可以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打开手机或者 iPad,laptop 就可以看.
可以看书的时间至少增加三倍。
3. 我可以三秒钟内在书内搜索某个关键词。根本不需要传统纸书的索引。而且索引很多时候是不全的。
这个提高是五到十倍。
4. 我可以查找别人划的重点,自己划的重点。而纸质书根本看不到别人划的重点。
5. 我可以对书中某个话题同时查询 谷歌,维基百科,YouTube,推特,微博,微信公号,交叉验证,补充知识。传统媒体做不到。
6. 我可以就某个内容写个总结和评论,通过各大社交媒体发布,迅速获得各种反馈,获得更全面真实的视角。 传统媒体很难操作,反馈极为缓慢。
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看,这就是
更多的内存,零延迟,读写速度更快,读写成本更低,外部连接的网络节点更多,反馈更多更迅速。
而这个发展趋势绝不止步于此,可以想象以后脑联网发展成功,几分钟内可以把整个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内容装入大脑内存,并且多个大脑在开放网络上互联,那时再来看现在的学习方式,基本就和人看草履虫是一个感觉。
亚马逊上的书约有三千两百万本,电子书一百二十万本 (2014年的数据)。一个普通书店里罗列的书籍,有一万本就不错了。这个差距是一百到三千比一。 如果你的信息来源比别人丰富一百倍以上,这是压倒性的优势。外出交通费用和路上的时间,够买好多本书了。还有什么别的地方可在源头上获得压倒性的优势?
假设绝大部分小说诗歌童话之类的书籍 (fiction)不值得阅读, 这类书占一半。剩下的 non-fiction 六十万本,再假设这里面只有百分之一的书贡献绝大部分价值,那就只需收藏六千本电子书差不多够了。
与其花时间努力捏一个柿子,不如满(虚拟)世界跑,去寻找一个更软的柿子来捏。而读书的过程中,一方面会潜移默化地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升丰富捏柿子的技巧;另一方面会增加自己知道的软柿子的选择。如果一个柿子捏了十分钟捏不动,不要犹豫,换一本书,去找下个软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