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她强调,流行歌在幼儿教学中使用比例非常低。以她的日常教学为例,市级教育部门会提供幼儿园可选用的资料目录,包括音乐歌唱、舞蹈律动等,经过专业审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这些是最主要的教学内容。
学者:成人化的音乐舞蹈不适合儿童,会根深蒂固地扎在他的价值观
对于《黑桃A》幼儿舞蹈的传播,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李燕表示,偏成人化的音乐舞蹈显然不适合儿童,如果幼儿园播放或教学更是有问题。
有网友认为,小朋友只是喜欢跟着节奏唱跳,根本不懂歌词的意思,需要如此严苛吗?李燕称,越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东西,越能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儿童正是在接受和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社会化。“三岁的小孩确实不懂,但慢慢会懂的,这些东西会根深蒂固地扎在他的价值观里,甚至给一代人抹上特别的色彩,所以幼儿园对于教育材料的选择要特别谨慎。”
根据我国2016年3月起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应当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综合组织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幼儿园选择流行音乐本身无可厚非,因为孩子的生活也需要刺激、需要娱乐,但这种选择应该是积极的、正能量的内容。”李燕认为,选择教学内容时,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进行筛选和价值判断,包括其宣扬的价值观、崇尚的标准、行为的目的性、人物的着装和动作等,这些都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认知和行为。
网络逐渐模糊了成人和儿童的边界,使得一些流行文化在不同年龄段群体中传播。李燕特别提到“网络童工”的概念,孩子有时作为网络参与者,会不自觉地被用作吸引流量的网络劳力,比如小朋友模仿成年人的舞蹈视频在网上受到欢迎,儿童可能是在被动接受不符合年龄的内容。
“即便不是低俗内容,网络本身也值得警觉,它在塑造着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李燕进一步解释,比如流行歌里短平快的语言,长期接触可能不利于孩子的语言习得;短视频平台里不断变化的内容,没有时间限制,一个结束了继续下一个,影响孩子控制力和注意力。
除了对低俗内容的把控,李燕也建议减少网络依赖——否则孩子会认为许多东西都能从网上获得,而不是亲自去探索实践,这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信念可能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