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计划》提出,将实施多场景应用融合推广工程,选择规模化、成熟度潜力较高的行业领域优先布局,这将为工业制造、文化旅游、商贸创意等多个行业带来更多利好。”董桂官说。
补齐短板,基础体系加快完善
近年来,在政策、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助推下,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实现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超3500亿元,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还应补齐哪些短板?
“当前虚拟现实规模化应用加速,在供给侧面临基础元器件、开发工具不足制约,在需求侧还存在需求分析不充分、不到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虚拟现实赋能行业的有效性。”董桂官分析。
如何破解风险挑战、把握虚拟现实产业机遇?业内专家认为应着眼以下3个方面:一是蓄力关键技术突破与核心器件模组研发,为产业应用打牢基础;二是加快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的标准研制,为提升应用规模和降低应用成本提供支撑;三是提升产品检验检测服务能力,为提升产品技术水平打造评判标尺。
应该看到,按照《行动计划》提出的五大重点任务,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技术基础体系正加快完善。在公共服务方面,国家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经批准设立,通过持续强化标准验证能力来提升产品性能、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在标准化方面,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标准化工作,近3年累计发布了近2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近日,工信部批复组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聚焦制约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测试验证、检测、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平台,将有力推动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韩 鑫)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