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现实,都迫使上台不久的澳大利亚阿尔巴尼斯政府不得不回头重新考虑购买常规潜艇。一时间,韩国、瑞典等都成为传说中的“替补”人选。而随着法澳两国关系回暖,法国的短鳍梭鱼潜艇也再度被人提及。
今年9月,澳大利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马尔斯访法。期间就有消息称,法国向澳大利亚提出建议,为后者提供4艘短鳍梭鱼潜艇,以填补其科林斯潜艇退役后、核潜艇服役前的空白。
此次马克龙“仍在谈判桌上”的表态,算是亲自证实了这一消息。
于法国而言,其拥有全球第二大海上专属经济区,其中绝大多数位于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上,而想要在此区域稳住阵脚,就势必不能和南太、南印地区大国澳大利亚搞坏关系。
在澳大利亚方面,“弃常取核”原本在其国内就极富争议,核潜艇无法按期到货的消息,无疑更加剧了这种不满情绪。而阿尔巴尼斯政府也没有必要为当初单边毁约的莫里森政府背“旧债包袱”。
不过,法国的潜艇大订单“失而复得”也远非板上钉钉。短鳍梭鱼潜艇好是好,但着实太贵,性价比并不高,如今通胀高企背景下,澳大利亚未必吃得消。更何况,当初就敢撬盟友的英美,如今面对“再反转”危机,也断然不会无动于衷。
撰稿 / 陶短房(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