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_502497493
11月18日,《关于建设国际新型消费中心暨打造“不夜天堂、璀璨杭州”的若干政策意见》征求意见正式结束。
意见提出,围绕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紧扣数字化改革要求,打造“不夜天堂、璀璨杭州”。为实现这一目标,鼓励发展“子夜”经济。对于餐饮、零售、娱乐、文化、书店等实体店铺,在夜间22:00至次日凌晨6:00保持营业的,按营业面积对经营主体予以一次性分档补贴,最高分别不超过50万元、30万元、10万元。鼓励每个主城区确定一个“子夜”经济集聚会示范街区,并给予一定补助。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特别强调支持新消费场景打造,包括加强“元宇宙”消费场景研发,打造消费“元宇宙”研发高地;围绕文旅、会展、商业等领域,积极应用“元宇宙”等消费新场景;支持相关企业在美食文化、西湖风景、杭州制造等领域,打造出体现杭州元素、宋韵文化、西湖特色的数字藏品;打造消费“元杭州”平台等。
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开的信息,该意见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三年。
解读:消费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打造夜经济则是拉动消费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夜经济的繁荣程度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指标,各大城市也在夜经济领域频频出招,一争高下。
具体到杭州,作为与北上广深等比肩的“高薪”城市,又是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会,杭州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消费能力也很强。以2021年为例,杭州人均消费性支出44609元,仅次于上海和深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不过,作为最能花钱的城市之一,夜经济恰恰是杭州的“短板”。知乎上甚至有人问:杭州是不是唯一没有夜生活的新一线城市?有人调侃:“有,免费的西湖,夏日晚上去走走,吹吹风。”
一个对比数据可以说明: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60%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而据当地媒体2020年披露,“目前杭州40%左右的消费都发生在夜间”。两相比较,差距明显。在全国夜经济城市榜单上,也很难看到杭州的身影。
这也影响了杭州整体消费表现。2021年,杭州社消零总额为6744亿元,与GDP排名前一位的成都(9251.8亿元)相差近2500亿元,而二者GDP差距为1800亿元;不仅如此,杭州在这一指标上的表现也不及GDP紧随其后的武汉(6795.04亿元)和南京(7899.41亿元)。
发展差距也是提升空间。2020年7月,杭州提出引导夜间消费意识,培育夜间消费市场,着力建设一批夜间经济载体。今年6月,杭州发布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其中再提“繁荣夜间经济”,打响“夜生活·IN杭州”品牌。不久前,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的《2022年1-7月杭州市消费市场运行情况分析》中也提到,全面建设消费型社会,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尽快补足短板,将是杭州提振消费的机遇所在。
#动向
2025年我国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新华社消息,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日前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基本消除;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取得积极成效,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移动源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
国家物流枢纽再度扩容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将天津商贸服务型等25个国家物流枢纽纳入2022年度建设名单。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6个、中部地区7个、西部地区10个、东北地区2个;从枢纽类型看,陆港型5个、空港型3个、港口型2个、生产服务型7个、商贸服务型5个、陆上边境口岸型2个、陆港型及陆上边境口岸型合并建设1个。
文旅部:提倡小规模旅游团队
11月18日,文旅部发布修订后的修订后的《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五版)》。其中提出,坚持常态防控、精准防控。旅行社要对旅游产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不组团前往高风险区旅游,不承接高风险区旅游团队,不组织高风险区游客外出旅游。同时,要合理确定团队人数,提倡小规模旅游团队。分时段、分批次、分区域开展旅游活动,避免游客聚集。
2025年山东单项冠军将达1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