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债务系统里的人,谁有比谁好多少呢?
下面就是一个信用卡逾期的年轻人跟银行债务跟办员的聊天。

30岁“中年”的焦虑,脱贫太难,走下坡路却很容易。
4
贫穷的恐慌催人铤而走险。
年轻人高负债的熬,是一种社会常态,也是一种求生与不服的最后挣扎。
成了,撵上了平均;不成,命运很无常。
上周一个粉丝找我吐槽。哭诉说,懂那么多财经有毛用,30岁的自己,依然还是被钉在了贫穷的耻辱柱。
他说,2015年刚毕业不到两年,明知道房子要涨了,自媒体也天天喊破天,干房地产的朋友伙计也在劝我。
我当时也不是不信,我努力了,可当时就是愣是凑不出70多万的首付款呐。
有些时候看见是机会,没有参与权往往跟没有看见一样。
没有挤上命运的“电梯”,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如今92年的自己快30岁了,北漂,无房,无车,单身,没什么存款。
总有一种恐惧,万一那天失业了,除了那间没有暖气的出租屋里的一点衣服被褥外,自己活脱脱一个无产流民。
遇到这种哭诉,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虽然也很想说两句,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因为这个世界,不信这一套。
多说无益,想改变,想要摆脱恐惧,先挺起腰杆,把“穷病”治好再说。
就像天下无贼里的经典台词:都是小人物,说那么多有什么用?
笔者是比较擅长“熬鸡汤”的,虽然有时候会比较毒,呛得人三天都跟做了“大宝剑”一样。
但自己是清楚的,这都是治标不治本。
悟道,分为外修,和内修。
外修始终只是辅助,内修才是那个真正能让你脱胎换骨“治穷病”的正道。
扎马步扎的再好,始终弄不过那些能够通达人间世道人性规律的纵横家。
接近年底,本文没有聊高大上的时事政治,而是聊起了修身和心理建设。
是因为笔者身在前线,知道什么才是个人命运的决定因素。成年人,大多人的心门是关闭的,偏见、固执、错误、掉坑都跟这个有关。
一切赚钱和坑钱的买卖都跟人性相关。
不死不休。
有时候,确实不想那么直接把真相揭示。但又深知成年人的改变那是一场逆天的修炼,怎么可能舒舒服服就搞定的。
所以,笔者选择了被骂。
2020年,半数90后奔三了,80后早都被00后称为老人,00后有的也都被10后称为叔叔阿姨了。
时间是道催命符,耳边无时无刻不在响着一阵喧闹:“你都多大了,还这么穷!”“你都多大了,还没买房!”“你都多大了,还没结婚!”……
三十而立。
一个年轻人无法回避的限时脱贫题。
熬着,为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