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够了“专家们”的扯淡!理论戏弄人时,连声招呼也不打
穷人因为有钱人消费而增加了收入,如果运气好还可能也变成富人。如果大家都是穷人,谁去消费呢?大家又去赚谁的钱呢?
因为有富人消费,钱就如同水一样从富人的口袋里流出、像涓涓细流滴灌渗漏出来直至穷人的口袋里。
富人帮助了穷人,穷人因富人而富。
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任何政府干预、市场会自发形成,社会财富和资源会因为市场的有效配置而得到合理的流动,最终人人富裕。
在涓滴效应理论的指导下,该怎么做呢?让市场自由竞争、让市场主体优胜劣汰……并伴随着减税、增效、宽松管理。
可结果如专家们的理论所愿了吗?没有。
香港是一个极端的典型。
一直以来,香港都是被多家国际评估机构评测为全球最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之一,可在这个城市里,百万富翁很多,但贫富悬殊巨大、中下层百姓并没有因富人的高消费而体验到涓滴效应。
因为富人大家族们垄断了一切,涵盖百姓日常生活中吃喝拉撒、衣住用行中的一切。
李嘉诚又是这个极端典型城市中的极端富人典型。

在香港,李嘉诚的产业占据、甚至垄断了很多行业……房地产、天然气、电力、百货、零售等等。
住在李家长实集团建造的住宅里的居民,除了每月将近一半收入的贡献给房贷外,家中安装的电话网络是李家和记黄埔的、看电视和听电台用的网络信号是李家电信盈科的、在日常消费的楼下商场买菜要到李家的百佳超市、买生活用品要去李家的屈臣氏……这个城市的居民口袋里的钱,兜兜转转就是流不出以李嘉诚为代表的几大家族的钱包。
说好的富人消费能带来穷人受益的涓滴效应呢?
3
理想现实
理论来自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但理论并不能全面完整的反映现实、总是会遗漏很多东西,而这些遗漏的东西会让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理论理想、伤害一些人,并造成很多意想不到的恶果。
比较优势理论指导下,各国间彼此贸易,社会总财富和总福利确实大幅增加,但只让一部分人获益匪浅,其他很多人反而还因国际贸易而利益受损。涓滴效应指导下,确实造就了一批富人、甚至巨富,但这些富人的财富却并没有自发的滴灌渗漏到穷人的手里,反而在富人的大锅里滴水不漏。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富起来这部分人在富裕之后,却开始过河拆桥、撤梯子。
社会的根源是经济,经济的根源是利益,利益的根源是分配…而现在,财富分配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百年未有之变局”下割裂对立的社会:拥抱全球化的富裕阶层和从未出过国门的低收入劳工阶层互相撕裂,以及派生出来的种族矛盾、族群矛盾、阶层矛盾、宗教矛盾、观念矛盾……大家彼此看不顺眼,无法沟通交流,以致于鸡同鸭讲、难以达成共识。
逆全球化来了、单边主义来了、排外情绪来了、民粹主义来了、各种颜色革命来了……以青少年为代表的中下阶层就是要掀翻牌桌、推倒再来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