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艰难的2020滚蛋了。
但流动性已然转向的2021踩着2020的肩头,可能会让你更加难受。
退潮时,裸泳者的面子和里子一个都保不住。
简单复盘2020。
沪深300涨了27.21%。

上证50涨了18.85%。

表面上,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这一年过得其实不算太差。
然而,就是在这大好的形势歌舞升平之下,冰与火的冷酷现实依然在割着无数散户的肉。A股4000多只股票,去年跑赢沪深300指数的不到28%,接近50%的股票还逆势下跌了。
就像我们年初直接感受到的,一边是“酒茅”“券茅”“调味茅”“猪茅”等各行业核心资产不断刷新历史记录;另一边却是缺乏基本面的中小概念股越来越失去决定生死的流动性。
举个例子:
茅台最新一个交易日的交易量为124亿,而资本市场市值后146家企业除去临时停牌的几家,交易额清0,当天能正常交易的倒数147名是“ST拉夏”日成交量大概有几百万,股价已经跌了3年多,股价1块多。
龙头的盛宴,与尾部的死亡。
同在一个场子里混,一个天堂,一众地狱,巴凉巴凉~

我们这些年来的观点一直很明确:对于资本市场后50%的股票,正在迎来一场现实的危机——流动性危机。
策略:打死不碰。
曾经“草莽时代,资本市场牌照制”的时候,快退市的垃圾公司还有“壳”的价值,大家还可以当作一个赌具玩一玩。
注册制全A股推行之后,对于上市公司的容错率越来越低,实话讲,想通过一些投机的手段赖在场子里不走,很难很难。
成不了龙头,就是死。
无中间态。
2
进一步从表面往下挖,2021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信号。
就是中国在去年出现“信贷井喷”后,将在2021年转为信贷紧缩。
不用管官方嘴上怎么说,只看怎么做。
我们肉眼可见,从2020年11月份开始,M2增速已经开始从最高13.6%逐月下滑到了12月份的10.1%,逐月下跌。

按照这个速度,基本符合我在“菌爷的财富星球”的预判:2021年年中,中国货币M2增速将下滑到8.2左右,下半年以及更长的时间里将大概率维持在这个增长率附近。
政策的收紧,包括最近几天高层会议重提“去杠杆”(主要是指金融+地产去杠杆),其实已经预示着2021年的天不会是阳光普照的天。
2020核心资产被疯炒,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经营业绩稳定,有持续盈利能力的核心龙头,本质上就是“有息债券”。
当经济下行,且整个社会无风险利率创下历史新低时,这些核心资产本来不高的每年5%左右的收益就变得十分稀缺。
天量资金的无脑拥抱,其实就是这个逻辑,大家本质上都在“买债”。
但这个逻辑会在2021年一直持续吗?
起码从央行开始逐步回归正常货币政策和美联储越来越多的开始讨论货币政策的回归常态这些信号来看,我们需要给自己留一些安全垫。
既然抱团取暖的行情来源于货币实际利率历史最低和市场对确定性收益的全面追逐,那么行情的转折必然跟实际利率的回升有着强关联。

值得警惕的是,作为世界风险资产的锚,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21年1月开始触底回升。
那些还在不断创造历史新高的疯狂游戏,可能不会马上就感知到市场水温的改变,但伴随着美债收益率的回升和美元的阶段性强势回归,历史证明,大多数脆弱的泡沫都将产生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