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牛年春节之后,万众股民、基民翘首期盼的股市牛回头…没有实现,反而迎来抱头痛击、资产缩水惨不忍睹。
短短十余个交易日,沪指最大跌幅超10%、深成指最大跌幅超18%、创业板最惨…最大跌幅超25%。
请问还有更惨的吗?有的,就是春节前被热捧的核心资产、也是众多基金合力抢购的抱团股,比如白酒。
这两年,在扩大内需、消费升级等政策指引下,一些高端消费品、比如高档白酒广受追捧。酒价越调越高、销量却越来越好,有时已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你有钱也买不到…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贵州茅台。
一瓶53度茅台酒的市场价在两三千,可一股茅台股的价格也在两三千(最近的高点是一股2627元),凭着高酒价带动的高股价、茅台市值最高达3.2万亿,稳居A股市值第一,比排名第二、也是宇宙第一大行的工商银行还高出1万多亿。
其他的白酒品牌,如五粮液、泸州老窖、老白干等也跟着“鸡犬升天”,酒价、股价紧跟着扶摇直上。
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春节后的这轮股市下跌,白酒板块遭遇最强“倒春寒”。
反映整个白酒板块涨跌的中证白酒指数,春节后最大跌幅近35%、远超大盘,如果你在春节后第一天买入白酒行业基金100万,最高亏损是35万。

以前被追捧的有多狠,现实被打脸就有多疼!持有核心资产、行业龙头的股民和基金们最有发言权了。
股市涨涨跌跌、资产起起伏伏、泡沫吹起破灭…这不是很正常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问题是这次不一样,因为它牵扯到一个大战略的实施。
2
这个大战略是什么呢?事关地方政府债务的化解。
在2008年之前,中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债务很少,主要是地方政府几乎没有发债权。可之后完全不一样了,因为金融危机。
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纷纷放水刺激经济,中国也不例外、这就是四万亿的由来。
四万亿是中央的引导资金,为了配合项目落地实施、各省市需要配套投入,可地方政府没钱啊…怎么办呢?借钱负债啊。
据测算,2008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3.26万亿,可到了2021年1月是多少呢?央行公布的数据是25.8万亿。
要知道,这个债是公开发行的、标准化的债券,也就是俗称的侠义债。而更多的债是地方融资平台——各城投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债务,包括银行贷款、PPP融资、公司债、信托融资、委托贷款、资管计划等。
这些债虽不是地方政府直接借的,但借债的主体——各城投公司是政府控股的,融来的钱主要用于当地建设(新区的基础设施/公路铁路建设/市政建设等)、且还有地方政府财政部门的担保,所以也算地方债…只是数额多、口径不统一,很难精确统计。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贵州,2019年末该省狭义地方债余额9673亿元,可广义债却高达2.33万亿。前些年开始,地方债违约的新闻早已见诸报端、大家对违约这事似乎也见怪不怪了,主要是地方收入有限、而借债太多,逾期也在所难免。
众人皆知债券违约、投资人盈亏自担,有什么问题呢?
有问题,因为这是政府债。
它除了影响地方政府后续债券的发行(如何偿旧债?最重要的方法是发新债还旧债),还会影响国家在国际上的信用评级…若评级低,不仅在国际上发债利息高、而且可能还发不出去。
自2018年始,中央就提出“要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甚至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上再强调“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
可地方债怎么就跟白酒扯到一起了呢?
3
中国的白酒企业、尤其是白酒龙头多为地方国企,白酒、白酒股的高溢价和高估值恰好给地方政府解决债务问题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犹如久旱逢甘霖、一个人正瞌睡时给送了个枕头,这里操作最溜的要数贵州省及其控股的贵州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