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阶段争夺市场,补贴大战的时候,大家似乎可以沾那么一点点甜头。
但垄断之后呢?
近些年包括外卖领域,包括打车领域,包括付费会员听歌看视频领域,包括大数据无情的杀熟等等任何行业当垄断格局形成时,如何继续为资本创造增长呢?
不涨价,不杀熟才见鬼了呢。
这个现实,很耗中产的钱包。
一家垄断,寸草不生,曾经的屠龙少年,终究又都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恶龙。
这里面丝毫没有什么否定互联网经济对于中国的积极意义。
而是说句真话,当互联网人口红利走向终结的时候,或者透支殆尽的时候,如果任由继续吃大长肥,那么它们不单单会把扩张的魔抓伸向社区卖菜的大妈篮子里,几乎社会可以垄断的买卖都会成为目标。
最终的伟大榜样就是韩国和香港那样,年轻人躺在床上看着某某家族的综艺,吃着从某某家族超市买的泡面,在某某家族的房地产工地搬砖,骑着某某家族的共享单车,生命的终点躺在了某某家族开发的墓地里。
张三生老病死的一生,唱了一首:《为了谁》。
4
拆掉各大佬私家垄断的护城河,重新搅动市场的水,引入新一轮残酷的竞争已经成了未来必然的选项。
阿里的支付不再有垄断的护城河,腾讯也可以做,字节跳动有doupay、快手有老铁支付、携程有携程宝、拼多多有多多钱包、B站也有bilibilipay,甚至2021年华为也拿下了自己的互联网支付牌照。
滴滴也可以外卖,58和安居客也想跟贝壳再争一争,把大佬们赶出舒适区,重新走上竞争的荒野,或许才会有中国经济未来的某种可能。
否则,就会像科学终结论一样,人类从此进入黑暗的中世纪。
出生之后,直接在家里大眼瞪小眼可好?
复盘近年来的世界,忧思在中国也在世界。
2021年1月,太平洋对岸的总统选举还在激烈的争吵。
这个时候,拥有8000万粉丝的在任总统账号,却被推特大托拉斯永久关停了。
连招呼都没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