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城市之间的分化,只会愈来愈严重。
3
在多个省份的“十四五”规划中,都提及了做强做大省会。那“十三五”期间,省会城市首位度又有何变化?

5年来,27个省会城市中,14个首位度有所上升,13个则有所下降。
其中,长春上升15.2个百分点,排在第一位。西安上升6.3个百分点,排在第二位。“大长春”“大西安”的出现,也与省内其他城市发展缓慢,密切相关。
连续多年垫底的济南上升4.2个百分点,排在第三位。2015年,济南的首位度甚至还不到10%。
这就使得,喊出“做大做强省会”的省份中,山东的决心最大。
在山东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强省会”战略,济南被提及11次之多。“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一系列名号,都被归到济南名下。
未来“大济南”的基调,已被定下。
而在首位度下降的13个城市中,有3个万亿城市:长沙、武汉、广州。
尽管广州2020年的首位度比2019年有所上升,但这5年来的表现,依然是在下降。隔壁深圳的强势表现,影响颇大。
回到开头的问题,“强省会”与“均衡发展”两个选项的争论,必然会持续。“吸血城市”“一城独大”的帽子,也依然会扣在强省会的头上。
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势必要和世界接轨。从首位度的表现看,各个省份都用实际行动选择了“强省会”这条路。
客观规律,就摆在那里。
毕竟在如今的顶层设计中,“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战略,不会再更改。
一个空前的强省会时代,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