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可能需要快速适应:人民币很硬的时代。
未来即将到来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必然还会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为依托,那么中美之间的新基建较量也就不可避免。
但为什么我对美国新基建比较悲观?
下面是拜登基建计划的明细:

看起来很宏大很正确,但落实到钱的并不多。
我仔细查阅了纽约时报最新的报告以及关于美国基建荒废的历史根源资料主要有以下几个坑:
1)产业空心化造成基建需求坍塌。中国和欧盟之所以能够保持基建投资的可持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实体产业内生的基建需求。
需求是基建供给之母。
2)美国基建的义务人主要是地方州,而拜登的联邦政府仅仅享有基建所有权的6%,因此州政府想修没钱修联邦政府没有动力修。
而且美国土地在上一轮基建计划中已经大规模归私人所有,而且在土地征迁的过程中将面临各个派系利益集团的各种制度限制,而且共和党所在的能源铁锈州目前已经开始公开反对拜登的新能源基建计划。
各种幺蛾子,困难重重。
3)按照测算,美国基建每年的维护成本就需要5000亿美元+,但政府投入却只有2000亿,所以就造成美国基建的集体维护就长期欠账。
这是一个几代总统积攒下来的巨大黑窟窿,拜登政府背后的金主们会同意去填这个无底洞吗?
其它如目前的新能源不能够很稳定的供电,遇到大大寒潮天气光伏和风能马上就歇菜,最后还得煤炭和天然气化石能源来扛雷。
再比如新基建本身是一次性投入巨大且不赚钱的,如果没有美国产业回流的成功新基建依然面临着不可持续的困局。
没有一个金主会为了短期政治正确的就业而直接砸几万亿玩的,除非让印钞机一印解千愁。
观点很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