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执拗:不愿当韭菜,所以不生孩子?

人口七普数据一出,很多人忧虑中国严峻的人口形势。
其实忧虑也没有用,事物有其自身发展规律。正像统计局官员在回答记者关于人口增长放缓趋势时所说的:“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也是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从限制生育到鼓励生育、从人口是负担到人口是资源、从积极生孩子到不愿生孩子……也就四十年时间,可经济、社会、观念等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01
生育从限制到鼓励
现在的年轻人无法理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计划生育…准确的说是限制生育。
每个村镇都有计生队,负责监督辖区内的育龄妇女、以防多生。
有了一胎之后就督促着去结扎/上环(一种避孕方式)、或者定期安排孕检,一旦怀孕后就督促着堕胎,很多想生儿子的孕妇为了躲避计生队检查、不得不经常四处躲藏,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一部小品《超生游击队》。

那时候养老保险是城里机关人员才有的福利,而中国的绝大多数人都在农村、没有养老保险。
怎么养老?养儿防老!这是农村人家必须得有儿子的根源。其他还有干农活的需要,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播种机、收割机、拖拉机……这一切全靠人力。
另一方面中国不断内卷。
每人也就那一亩二分地,一家人的生计都寄托于几亩地上,人在增多可土地却没增多、于是就出现了越来越多闲置的劳动力…不创造财富、只消耗资源。这是实施计划生育的背景。
也有其他的原因,把大家从生育孩子的繁忙中解脱出来、去生产创造,于是也就有了后来世界工厂的成就。
大概自2000年前后始,限制生育就有所放松、直至当下的开始鼓励生育。
先是允许农村一胎是女孩的可以生育二胎、再是允许双独(夫妻都是独生子)二胎、直至2016年允许全民二孩,在当下严峻的人口形势下、鼓励生育的政策只会更多…如生育补贴、产假等。
限制生育和鼓励生育有错吗?没有。
任何政策都跟当时的环境有关,环境变了、政策必须跟着变。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