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恕我直言,我认为目前网络媒体对美国经济数据的讨论,以及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
而相当部分的普通投资者受此影响,施加于外部经济情况的关注度,也早已远远超过了正常投资行为所需要的必要积极限。
甚至已经到了对自身投资行为产生危害的地步!
虽然美国在过去55个月当中,总计印钞30万亿美元,这个数字确实很惊悚,在人类历史上确实绝无仅有。
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受到通胀影响,发生普遍性暴涨,全球房产价格也发生了大规模普涨,这也确实都是事实。
而我国作为全球经济体当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然不可能独立存在于循环之外,受到美欧经济及世界产业链影响也确实是必然事件。
因此网络媒体和受众对其进行适当的关切也确实在情理之中。
但是!
我认为外部经济情况对我国施加的影响,已经被目前的网络环境渲染到脱离客观事实的地步了。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对于中国投资者影响最为深远的和直接的数据到底是什么?!
一定要搞清楚!
哪里是根,哪里是末,万不可本末倒置的!
讨论的热度和关注度一旦超过这个颈线,就会让经济讨论失去本身应的意义,成为制造恐慌、焦虑,谋求流量利益的工具!
我们对经济的讨论不能披着明善实恶的面具皮里阳秋,片面地强调“外部因素的可怕”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当对美元政策、欧洲政治的讨论已经沦为通过误导舆论、恐吓大众而谋求利益的工具时。
当一个简简单单的“EP估值法”都能在某某商学院标价6999的时候。
那么我们为开启民智所做的一切努力,与那些通过宣扬“世界末日”来搜刮愚众的邪教行径还有何区别?!
早在今年3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便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明确表示:“当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部分学者、分析师关注外部因素远远超过国内因素,对美债收益率的关注超过LPR、SHIBOR和中国国债收益率。
对境外通胀预期的关注超过国内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