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批判而批判,莫言的笔下世界能走向何方?
可是从莫言的书里,我看不到他建构世界的思路,反正哪哪都不好。有一个人受委屈也是不行的,要为正义代言。听起来挺好。但为了个别人的公平,会破坏最大的公平。
任何制度和政策,都有良好初衷,也难免弊病。比如高考。落榜者没有人才么?可以为他们喊冤呀!可是你能设计出比高考更好的制度么?好吧,都上大学,可还是要进行各种比试和面试呀!(莫言《欢乐》齐文栋)
制度保障公平,可是制度下,没有绝对的公平。计划生育,利国利民。可是法律政策怎样运行?总有些违反政策法律的,然后呼喊人权受到侵犯。总是犯错,指责管理。(莫言《蛙》)
莫言的文学要超越阶级和政治,可是他的视角是个体的,维护的个体的人权自由和公平,维护自然的从林的规则。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对他而言是不信的。莫言说,人都是半人半鬼。这是要引导人成为人,还是人成为鬼?绝圣弃智是这个意思吗?
有人读他的作品,会感到真实,只是掉落小说虚构的语言陷阱而已。不少读玄幻小说,都会感到真实。比如《生死疲劳》中西门闹是个好地主被枪毙了,但这个地主也太好了吧。
我喷吐着腥膻的油星子喊叫:冤枉!想我西门闹,在人世间三十年,热爱劳动,勤俭持家,修桥补路,乐善好施。高密东北乡的每座庙里,都有我捐钱重塑的神像;高密东北乡的每个穷人,都吃过我施舍的善粮。我家粮囤里的每粒粮食上,都沾着我的汗水;我家钱柜里的每个铜板上,都浸透了我的心血。我是靠劳动致富,用智慧发家。我自信平生没有干过亏心事。可是——我尖厉地嘶叫着——像我这样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大好人,竟被他们五花大绑着,推到桥头上,枪毙了!……他们用一杆装填了半葫芦火药、半碗铁豌豆的土枪,在距离我只有半尺的地方开火,轰隆一声巨响,将我的半个脑袋,打成了一摊血泥,涂抹在桥面上和桥下那一片冬瓜般大小的灰白卵石上……我不服,我冤枉,
为了批判而批判,莫言认为自己达成了自己的初衷?文学可以想啥是啥?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就会历久弥新地在心灵中唤起赞叹和敬畏——一是我们头顶上浩瀚璀璨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