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旗下钉钉、字节跳动旗下飞书这两款移动办公产品的链接在微信体系内打开受限,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关于“拉取微信关系链”的定义也再度引起了外界的质疑。
3月4日,微信官方账号“微信派”发布了近期平台违规公示,其中对于严格关系链隐私保护也作出了具体的解释。
根据微信官方的说法:“近期,经用户投诉和平台主动发现,有第三方 App 通过拉群、分享等涉嫌获取微信关系链的方式,来微信“串门”。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户隐私信息可能就泄露了。”
互联网行业本身做的就是流量生意,在用户隐私上保持认真审慎的态度自然无可厚非,尤其在微信公布的违规案例中,也点名了腾讯自家社交APP“朋友”,称其“通过邀请链接、邀请口令、邀请二维码等方式,涉嫌诱导用户下载 App ,同时可能存在拉取关系链的行为,让访问的用户也没办法知道自己的信息用途。”
但是如果按照腾讯官方的说法,那么在微信内盛行的其他腾讯系产品邀请链接是否也存在此种违规行为呢。
2018年,美团旗下的大众点评曾推出过一项新活动,使用微信登录,与好友分享动态,就给5元奖励。

有普惠的激励机制,自然就能促进用户的分享热情,但是当用户通过微信登录后才发现,自己去过的餐厅、景点、酒店居然被共享了。
这种“共享”的定义是:有微信登录的用户发现在自己的大众点评首页里,开始频繁出现微信好友关注过哪个餐厅、点评过哪个景点、签到过哪个酒店,甚至到哪里做了个SPA都一览无余。
更让人惊讶的是,就算用户删掉了微信授权,这些好友关系依然存在,此前同步过的信息也不会删除。
考虑到美团与腾讯之间的特殊关系,又是基于微信生态推出的拉新活动,虽然彼时舆论的枪口都对准了大众点评,但是腾讯作为微信平台的所有者,恐怕也难辞其咎。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去年竞争火热的短视频战场,当抖音快手以惊人的速度掳走大批流量时,一直稳坐钓鱼台的腾讯也察觉到了危机的临近。
在几番试错后,昔日被抛弃的小弟微视不得不改头换面重新上阵,肩负起战略性防御的重任。
但是短视频毕竟是一个新兴的流量池,不是谁带着钱进来都能赚上一笔的,看到动作频频却无太多起色的微视,腾讯不得不再次搬出老大哥QQ和微信,希望能够带给小弟更多扶持。
从去年5月起,有网友发现在微视的登陆界面里只能通过微信及QQ两种方式登陆,同时系统默认勾选获取微信关系链选项——寻找与你共同使用该应用的好友。
而且和大众点评事件类似,这同样也是个不可逆的选项,用户一旦完成授权,成功登录微视,产品内就不再提供取消好友推荐选项。
而在一开始的用户登陆授权栏里,微信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手动操作取消授权,QQ则干脆不提供取消选项,强制获取QQ关系链。
不过凡事就怕认真,腾讯的强制做法毕竟存在违反个人数据信息保护原则的嫌疑,在去年9月,一位姓王的网友就针对此事向法院起诉腾讯,并申请行为保全禁令。

最终根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法院做出的禁令裁决显示,腾讯公司要立即停止在微视中使用王先生的微信或QQ好友信息,同时,立即停止将王先生的相关信息推荐给其他用户。

坊间有着“南山必胜客”之称的腾讯,在这次于黑龙江省审理的关系链诉讼中,并未占到太多便宜。
微视想要基于微信关系链实现逆袭的愿望虽然已经破灭,但是腾讯却不乏更多成功的案例,无论是因为社交电商而崛起的微视,还是一直为腾讯贡献大量营收的游戏业务,都存在强制获取“用户关系链”的嫌疑。
去年6月,腾讯“QQ浏览器”因为违法收集个人隐私信息被用户起诉至江西某法院。许先生在江西某法院起诉了“QQ浏览器”APP运营方腾讯,并提起了行为保全申请(诉前禁令),要求腾讯立即停止侵犯其隐私权的行为,并立即停止在“QQ浏览器”App上使用原告的微信/QQ账号信息以及好友关系。
去年10月,北京的黄女士就将微信读书起诉到了法院。黄女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