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电 (WX搜索:电动车小课堂)
3月26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蔚来汽车宣布自3月29日起,合肥工厂停产5天。同时,蔚来还宣布下调其第一季度交付量至1.95万辆。蔚来方面表示,受芯片等半导体的整体供应紧张,已经影响了公司今年3月的汽车产量。
然而,就在本月早先时候,蔚来汽车CEO李斌曾表示,芯片供应对二季度有一些影响,目前基本上能满足正常生产需求,但风险确实很高。而仅仅1个月不到的时间,蔚来汽车就因芯片短缺导致停产,显示出全球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已事实上的开始影响中国的汽车行业了。
事实上,全球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已愈演愈烈。2月25日,特斯拉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的工厂因零部件短缺而暂时关闭。同时,特斯拉在其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分析会议上发出预警,表示芯片供应短缺可能影响公司今年上半年生产目标达成。3月22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停止俄亥俄州一家商用车工厂的生产,并削减了肯塔基州一家卡车工厂的产量。通用和本田两家汽车制造商本周都表示,两家公司位于北美的工厂未来几周维持停产状态。
而福特曾警告称,汽车芯片短缺问题,可能使其2021年利润最高损失25亿美元。而通用曾预计,芯片短缺这场危机将使其全年利润减少20亿美元。
当前,汽车行业对应芯片依赖已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一辆新能源汽车的半导体价值是传统燃油汽车的两倍之多,比如一辆特斯拉Model 3的半导体价值高达1500美元。汽车智能化带来的对于芯片和传感器的需求大幅度的提升,一般来说,单车的MCU芯片需求量在50颗左右,约占整车半导体器件成本的三成。
公开数据显示,国内MCU市场年复合增速将达到11.7%,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目前全球前八大MCU厂商(包括瑞萨电子、恩智浦、英飞凌、Microchip、意法半导体、三星、德州仪器和Cypress)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88%。
而造成芯片短缺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去年疫情导致电子产品热销,电子产品的需求激增导致芯片的需求也在增加。另一方面,汽车厂商对于汽车行业回暖预估不足,没有及时增加芯片订单,陡然增加的订单需求限制了代工厂接受新订单的能力,而遭“需求挤压”最惨的当属汽车行业。
芯片供应紧张,也让不少芯片厂祭出了涨价法宝。据南京海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1-2月仅江苏昆山口岸进口的集成电路就超过了100亿元,在数量基本和去年持平的情况下,进口的金额增长了20%,其背后就是芯片的价格上涨。
另外,据台湾“中央社”消息,市场传出晶圆代工厂台积电今年将逐季提高12寸晶圆报价。媒体报道引述消息人士称,台积电12寸晶圆将从今年4月开始调涨价格,每片约涨400美元(约新台币1.14万元),且将逐季调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共有超过21家芯片企业发布涨价通知。从披露信息来看,涨价幅度平均在10%-20%之间,个别企业嵌入式存储控制芯片价格上调幅度甚至达到了50%。
芯片价格的上涨,自然会传导给新能源整车厂,公开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中功率器件的成本高达387美元,占整车半导体价值的55%。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新增的半导体成本中,功率器件成本约为269美元,占总增加成本的76%。
不过好在,目前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其毛利率较高,大概率还能覆盖掉上涨的成本。但是,当前,由芯片短期问题掀起的涨价潮,正在蔓延到其他领域。现在小小的电容也要连番涨价了。日前日本两大铝电容厂商佳美工(Nippon Chemicon)、尼吉康(Nichicon)相继宣布涨价,已经给客户发出通知,详细阐述了当前的困境,希望客户理解不得不涨价的苦衷。
这已经不是电容产品第一次涨价了,春节前电容、电阻等被动元件就已经蠢蠢欲动,节后不少厂商直接宣布涨价,3月份以来这个趋势日趋明显。其中台系的国巨电子旗下的凯美本月内已经两次宣布提价,第一次涨价5-15%,第二次涨价6%。据报告,2018年全球铝电容市场规模为61.5亿美元,其中消费性电子需求占比45%,主要用于节能照明、电视机、显示器、计算机及空调等消费类市场;工业需求占比23%,主要用于工业和通讯电源、专业变频器、数控和伺服系统、风力发电及汽车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