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时间3月12日一大早,在白宫国宴厅内,拜登率领高级国安团队一字排开,坐在三台分别投射着日、澳、印首脑的屏幕前,表达美国对印太合作的重视。在美国总统拜登的召集下,日本首相菅义伟、印度总理莫迪和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以视频的方式举行了“四方会谈”。
四方会谈,标准叫法应是“四方安全对话机制” (QUAD)。始于2004年12月。当时,为了应对印度洋地震和海啸引发的人道主义灾难,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加快合作,以协调一致的方式采取了救援行动。
为了应对中国在印太地区日渐增长的影响,2006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以“民主国家的集合”之名提出美、日、印、澳四方合作概念,得到了其他三方的响应。因此,其实在亚洲日本是对中国戒心最大的国家,无论是日本版印太战略,还是“四方会谈”机制,都是日本先提出来的。这点一定要注意。
但一直以来,因为避免对中国过于刺激,“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虚多实少。
2017年,随着特朗普上台,美国对华政策越来越极端,“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在沉寂多年后被重新捡起来,“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越来越活跃,甚至被称为”亚洲版北约”。
尤其是近年来,“四方安全对话”在“印太战略”上采取了很多实际行动。去年9月和10月,美、日、印、澳四国外长先后在纽约和东京举行了两场会议,讨论“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问题;四方在军事方面的合作也快速加强,主要通过四国之间的双边协议和共同军事演习。去年11月,澳大利亚首次参加了四方同时参加的年度马拉巴尔海军军演。

拜登上台后,鼓吹盟友合作,继承了特朗普的印太战略,“四方安全对话”成为拜登对华战略的重要支点。
拜登在会议致辞上说“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区至关重要。美国致力于与您、我们的合作伙伴以及我们在该地区的所有盟国合作,以实现区域的稳定,这是一个尤其重要的团体。”老调重弹了一下。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峰会结束后的记者会上则犹抱琵琶半遮面地说,“四国领导人的确讨论了中国带来的挑战,但是,中国不是此次会议的焦点。”他说:“四位领导人确实讨论了中国形成的挑战。他们也明确表示,他们对中国不抱幻想。但是,中国并不是这次会议的主要关注。” 他说,四国面临更紧迫的问题,比如气候变化、疫情危机等等。但他暗示会议还讨论了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胁迫”,对钓鱼岛的行动及中印边境问题。
实际上,会议讨论的内容处处与中国有关,甚至可以说是处处针对中国的。
第一个是被描述为“历史性成果”的疫苗问题。四国宣布启动一项关于新冠疫苗的计划,由美国提供关键技术、日本负责组建融资工具、印度制造、澳大利亚负责运送计划,以大幅提高疫苗产能,目标在2022年前达到十亿剂,解决印太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疫苗短缺的问题,这本是个好事儿,但动机不纯。美欧为疫苗撕得如火如荼之际,为什么对印太这么上心,正是针对所谓中国“疫苗外交“不断提升的软实力。印度之前就向其他三国喊话,快拿钱来,让我来生产疫苗,不然风头全被中国占了。
第二个是供应链安全问题。主要针对中国的稀土等供应问题。中国拥有先进的稀土开采技术及大部分的世界供应。美国等国早就希望能开发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稀土资源以摆脱对中国的稀土依赖。
第三个是新兴技术问题。四国谋划为5G及人工智能技术设定共同标准,企图通过标准遏制中国的技术发展。
其他还有网络安全等问题,包括微软邮箱受网络攻击事件,不断影射中国。沙利文说,美国将在彻底调查后公布结果。
四个国家坐在一起讨论中国,口头上说不是针对中国。怎么表达这种感觉呢,与有荣焉,我骄傲啊。
这表明,一是四方会谈越来越由虚转实。成为印太遏制中国的桥头堡。二是美国是主要矛盾,日本最是油滑,澳大利亚十分无脑,印度趁机捞钱。四方对话还到不了四方同盟的程度,各怀鬼胎而已。三是未来印太将是地缘政治中重要的较量场。印太将是各路神仙登场,欧洲也将过来掺和。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不被动接招,通过经贸往来拉住可合作国家。在对华关系图谱中,说来说去也就那么几个国家坚定反华,没什么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