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亲近的人往往伤你最深!
多么痛的领悟才能总结出来这句话。
它不仅仅在情感方面适用,在商场上,在白酒领域里也仍旧很贴切。
曾经就有两款白酒,它们风头正劲时家喻户晓,但是结果却因为“内讧”,栽在自家人手中,际遇让人唏嘘。过去了这许多年,它们得以翻身了吗?

1、老八大名酒 全兴大曲
四川自古就名酒频出,全兴大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建国之后,成都当地的全兴烧坊收归国营,成立了成都国营酒厂。
酒厂的老师傅们在原本的酿造技艺下,结合新工艺,酿造出全兴大曲。
1963年,全兴大曲送评第二届名酒品鉴会,一举上榜,成为八大名酒之一。
此后的全兴大曲发展走上正轨,在成为七八十年代的当地的硬通货。到了90年代末,更是达到顶峰,连续三年销售额突破12亿,超过茅台,仅次于五粮液。

水井坊“背刺” 全兴落幕
就在全兴大曲火遍大江南北之时,酒厂在扩建时,无意间发现了窖池底下的“水井坊”,这是一个从明代流传下来的酿酒作坊,被誉为“中国第一坊”。
当时全兴大曲还是主打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没有涉及,水井坊的发现让酒厂领导看到了进军高端的希望。
于是全公司发力打造“水井坊”品牌,所有的资源都在往其身边靠拢,对全兴的关注越来越少。

而这一时期,市场之上的假酒泛滥,全兴大曲也深受其害,但是公司却没有拿出有效的整治方案,结果导致全兴大曲的口碑一路下滑。
水井坊推出之后,价格甚至比茅台还高,一度成为国内最贵的白酒,很是风光。而全兴却已经恶名累累,不被人待见。
水井坊“背刺”全兴,“内讧”让老八大名酒之一的它从此淡出江湖,直到近些年,全兴大曲还在打着复出的口号,却没什么进展,让人可惜。

2、低度酒先河 张弓酒
在上个世纪,我国的白酒一直都是以高度酒为主,国人虽然喝着过瘾,但是却很不利于出口,老外喝不惯这种酒。
为了扩大白酒出口,在六七十年代,国家号召酒厂试酿造低度白酒。但是经过好几年的努力,仍旧没有一家酒厂研制成功。
最终在1974年,来自河南宁陵县的的张弓酒厂酿造出38 低度白酒。
此消息一出,各大酒厂都沸腾了,引得茅台,五粮液等大厂也来学习低度酒酿造经验。

进入90年代后,广告酒兴起,张弓酒请来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先生,一句“东南西北中,好酒在张弓”让全国老幼记住了这款酒,势头如日中天。
南北之争 “兄弟”倪墙
市场需求多了之后,酒厂产能却有些告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酒厂决定在老场北边几百米远的地方建一个北厂。
原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是没想到最后却成了个悲剧。

当时在酒厂里上班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酒厂里又都是本地人,大家纷纷托关系把亲戚往酒厂里塞,结果人员冗杂,偷懒得多,干活得少。
而且正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酒厂生产经营本就不好,在这种情况之下,张弓酒厂如果能够团结一心,未尝不能走出困境。
但是没想到南北两厂却闹起了“分家”的戏码,北厂获得商标,南厂获得百年老窖,一出家庭伦理大戏才算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