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饮食 > 饮食误区

微波加热食物会致癌吗?微波炉加热食物安全吗

常驻编辑 饮食误区 2021-07-10 癌症

微波炉是一种用微波加热食品的现代化烹调灶具。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微波炉由电源,磁控管,控制电路和烹调腔等部分组成。电源向磁控管提供大约4000伏高压,磁控管在电源激励下,连续产生微波,再经过波导系统,耦合到烹调腔内。在烹调腔的进口处附近,有一个可旋转的搅拌器,因为搅拌器是风扇状的金属,旋转起来以后对微波具有各个方向的反射,所以能够把微波能量均匀地分布在烹调腔内。LvO拜客生活常识网

微波加热食物会致癌吗?微波炉加热食物安全吗LvO拜客生活常识网
微波加热食物会致癌吗?微波炉加热食物安全吗LvO拜客生活常识网

微波炉为什么能加热食物?LvO拜客生活常识网

让我们从水说起。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氧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很强,所以水分子中的电子比较集中在氧原子那一头。整体来看,水分子就一头带着正电,另一头带着负电。在化学上,这样的分子被叫做“极性分子”。LvO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通常的水里,水分子是杂乱无章地排列的,正电负电冲哪个方向的都有。当水处在电场中的时候,带正电的那头就会转向电场的负极,而带负电的那头会转向电场的正极——所谓的“异性相吸,同性相斥”。LvO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是一个静止的电场,水分子排好队也就安静下来了。如果电场不停地转,那么水分子就会跟着转,试图和电场保持一顺儿的队形。如果电场转得很快,那么水分子也就转得很快,类似摩擦生热,水的温度就升高了。LvO拜客生活常识网

电磁波就相当于这样一种旋转的电场。用在微波炉上的电磁波每秒钟要转二十几亿圈,水分子以这样的速度跟着转,自然也就“浑身发热”,温度在短时间内就急剧升高了。一旦微波停止,旋转电场消失了,水分子也就安静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并没有被微波改变。LvO拜客生活常识网

不仅是水,其他极性分子也都可以被微波加热。通常的食物中都含有水和其他极性分子,所以在微波作用下可以被迅速加热。而非极性的分子,比如空气以及某些容器,就不会被加热。我们平常热完食物后觉得容器也热了,往往是被高温的食物给“烫”热的。LvO拜客生活常识网

微波加热致癌吗?LvO拜客生活常识网

因为微波是一种辐射,所以许多人自然而然地认为它会致癌。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跟收音机和电报所用的电波、红外线以及可见光本质上是同样的东西,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频率的不同。微波的频率比电波高,比红外线和可见光低。电波和可见光不会致癌,自然也就不难理解频率介于它们之间的微波也不会致癌。其实,这里所说的“辐射”,只是指微波的能量可以发射出去,跟X光以及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辐射是不一样的。X光虽然也是电磁波,但是其频率比微波高得太多,因而能量也高,而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会放射出粒子,所以它们能让生物体产生癌变。LvO拜客生活常识网

微波不会对人致癌,也不会让食物产生致癌物质,甚至,它还有助于避免致癌物的产生。对于鱼、肉等食物来说,传统加热尤其是烧、烤、炸等方式容易导致肉变焦,从而产生一些致癌物,而用微波炉加热,则可以有效减少这类致癌物的产生。LvO拜客生活常识网

使用微波炉安全吗?LvO拜客生活常识网

太阳光是比微波更高能的电磁波。太阳光安全吗?LvO拜客生活常识网

微波的安全性跟太阳光一样——是否伤害人体取决于能量的强弱。和煦的阳光让人舒爽,烈日暴晒则可以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微波也是如此——既然能够加热食物,自然也能加热人体。问题的关键在于:到达人体的微波还有多少能量?LvO拜客生活常识网

科学家们已经为我们作了大量的研究,找到了对人体产生伤害的最小微波功率。完好的微波炉,泄漏的微波功率距离伤害人体的强度还很遥远——美国的规定是,在距离微波炉大约5厘米的地方,每平方厘米的功率不超过5毫瓦;而我国的标准更加严格,是1毫瓦。而且,微波的能量是按照距离的平方减弱的。也就是说,如果5厘米处是1毫瓦,50厘米处就降低到了百分之一毫瓦,更是“人畜无害”了。LvO拜客生活常识网

总的来说,关于微波炉“致癌”“产生有害物质”的说法都是谣传。虽然微波炉难以帮助我们做出很美味的食物,但是它所带来的方便、快捷,是它的巨大优势。对于老人和孩子来说,用微波炉来热菜热饭,也要比使用电炉或者煤气安全多了。LvO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癌症与职业有关?哪些职业是癌症高危人群
  • 自行车运动员相继确诊睾丸癌,巧合还是必然?
  • 教师患癌几率高于常人10%
  • 教你从饮食上预防癌症
  • 喝茶居然能预防这么多癌症!
  • 这些另类食物帮你抗癌养生
  • 这些食物频繁加热小心致癌
  • 咖啡致癌到底是真是假?
  • 常吃糕点会引发大肠癌吗?
  • 这样加工的食物易致癌!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