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 六六顺
文/李淑惠
图/李建印
我不大会也不常写东西,但今天想写几段话,发几張照片。谢谢大家!
因为从今日开始,我进入66岁了。
此时,我感谢我的父母给予我生命,让我享受秋的阳光,冬的纯洁,春的温暖和夏的奔放。感谢他们在困难的情况下,教育我做人,培养我成才,支持我上学,鼓励我工作。感谢父母教会我努力,教诲我谦让,教导我守礼……。感谢兄弟姐妹们相互友爱与谅解礼让,使得我们并不富裕的家庭大家和谐相处,相互为伴,各家努力,日子都能过的去。我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现在弟弟和侄儿侄女及孙辈们考了13个大学生,这是我们家的骄傲。更加感谢我们小学到大学的各科老师教授给我知识,让我了解世界,学习了专业,进入了社会,成长为对国家有用人才,也考取了方便工作的统计师国家专业职称,受到了世人的尊重。特别感谢我工作过的蒲城县统计局,澄城县供销联社,酒泉地区人民医院,酒泉市社保局,酒泉市地震局等单位领导与同事,是你们的支持,鼓励,是你们的配合与海涵,让我能够比较出色完成任务,能够在每年考核中得到较好名次,所写统计分析也能够得到与院里中层领导一样的评价。尤其是感谢那些对我这个军人家属特别关心与宽容的老领导、老同事,照顾我的学历、职称、年龄和任职期间工作实绩,使得我退休享受副县级领导干部待遇。
此时,我感谢我的家庭。我与丈夫同样进入66岁,但愿我们这两个66顺能够让家庭更加顺当,让身体更加顺意,让后辈们更加顺心,也让生活更加顺情。感谢丈夫让我感受了军人妻子的荣耀与辛苦,尽管独自搬家10次以上,尽管两地分居,生活有不少困难,婆家的兄弟姐妹给了我不少支持,婆婆与公公对我特别关照。我不会忘记公公带着高度近视的婆婆,两个60岁的老人,搭乘长途汽车,用了10多小时,来到百十里地蒲城看望刚生完小孩的我,我当时特别无奈与痛苦,因为孩子沒了,一个人孤零零的躺在医院。不会忘记在县城工作时婆家老小来县城看望我支持我。过去了都是好年限,在我随军前,带着儿子去酒泉探亲,没有卧铺,娘俩就一个坐位,三十四个小时的火车,儿子困了,只能铺张报纸,睡在又臭又扎的坐位下面。1988年6月,我婆婆查出癌症,那时老李家兄弟姐妹六人中,唯我们全家吃商品粮,要收麦子了,龙口夺食,但病不等人。向单位请了我一年一度的夫妻两地分居探亲假,把四岁的儿子放在娘家,陪婆婆来西安化疗,在与一起看病的人聊天中,没有人相信我是儿媳妇。最难过的是,婆婆经几天放疗后,反应特别剧烈,又拉又吐,白天还好说,晚上拉几次,就得倒几次,吐几次倒几次,我们当时租住的民房,院子沒有厕所,厕所在距院子两百多米远的巷道,婆婆本身那么难受,我能说什么呢,我能给谁说呢。我随军后与老李又过了10年时间才算生活在一个地方,儿子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他参加过一次家长会,班主任不认识,以为他跑错了教室。酒泉与北京时差在一个多小时,冬天,我要在七点多钟去上班,儿子从5岁起独自去上学,我们娘俩每天都是黑咕隆咚出门,我骑自行车到单位时,手已冻的失去知觉,儿子放学后要站在寒冷的大门口,等待一个多小时我才能回家,有多少次见到站在门口瑟瑟发抖的儿子时,我抱着儿子哭了。老李到北京上学,去俄罗斯留学,我一个人得到他们单位领导与同志们的支持与关怀,照顾与帮助。是的,我为了老李负责那么多危险课目与弹药和化学物品销毁睡不着觉,也为他单位家属吵架闹事操过心,更为他们战士们争执调解过,但这都成为历史早早过去。我感谢儿子两口对我的尊重,特别是年年春节与生日,他们都早早买好礼物,特别挑选鲜花,提前订好餐厅,精心准备菜品与酒水,尤其是我过60岁生日时,儿媳妇与儿子两个人早早写好稿子,多次视频进行练习,深情进行朗诵,硬是把家庭两桌人聚餐搞成了重大活动一样隆重。我穿着他们买的衣服是那么合身,那样舒坦,更多的是心中自豪与满足。我能把户口迁入西安,是按“投靠儿媳”理由的成全。我尤其对孙子平时带给我的欢乐与幸福,情不自禁。见面时那种亲切,早起后那声声呼唤,进餐时那天真可爱,上幼儿园与小学时的自觉主动,打心里充满了兴奋和高兴。生日时多少菜我记不得了,但一家人唱的生日歌,声音最好听、最让我喜欢的是孙女灯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大宝给我三次夹菜,尤其是从“全家福”菜盘中夹来硬菜是最值钱的鲍鱼。他们给我说的祝福的话,是我继续幸福生活的最大动力。老李没有说更多的话,但他在回家之后,告诉我:以前是你照顾我多,以后我至少把自己管好,少给你添麻烦,也要好好学习做家务。我看这就满够了。相识48个年头,相伴41年过了,如果再能相陪这么多年,那不就是最大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