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所讲的处世智慧,貌似消极,其实很实在。人生的烦恼,大半来自有求于人和多管闲事。这样的处世智慧与社会担当并非不相容,他自己做过两任波尔多市的市长,深受市民爱戴。
蒙田说,人生有三种美好的交往。一是知己的朋友,二是恩爱的女子,这两种都不是想要就能够有的。第三种是与书籍交往,它缺少前两种的优点,但有前两种不具备的长处,就是自己完全能够做主,只要愿意,就可以伴随一生,在孤独时给人莫大的安慰。他是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关于阅读有许多精辟的见解,我在这里也略加阐述。
人为什么要读书?蒙田说:“我只是在书中寻找愉悦,以便有一种高雅的消遣。”他表示,他只想安闲地度过人生,没有一样东西是他愿意为它呕心沥血的,包括做学问,不管这是一桩多么光荣的事。因此,在阅读时,他注重的是愉快。对于食品,我们有时注重营养,有时只图好吃,精神食品也是如此,有时不一定有营养,有乐趣就行。他说他每天读书消遣,不分学科,博览群书。阅读时遇到困难,他不为之绞尽脑汁,经过一两次思考,得不到解答也就不了了之。

蒙田雕像
当然,读书注重愉快,并不是无所用心。蒙田反对的是死抠书本内容,他说,内容本身不重要,能够起到推动自己思考的作用就可以了。在谈论教育问题时,蒙田把他主张的读书方法讲得更清楚。他说,教师要把伟大的著作家和不同的学说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或者就存疑。他必须吸收他们的思想精华,不是死背他们的警句,不要仅仅因为是权威之言就记在脑子里。如果他通过自己的理解真正接受了某种见解,这种见解就是他自己的了,他可以大胆忘记是从哪里学来的。真理属于每一个看到它的人,不在于谁先说谁后说,也不在于是柏拉图说的还是我说的。蜜蜂飞来飞去采花粉,最后酿成的蜜属于蜜蜂自己,不管花粉是采自百里香还是牛至。可是,事实上,教育往往是灌输知识,而不是培养心灵。蒙田谈到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时说:“他本该让思想满载而归,却只带回来浮肿的心灵,不是变得充实,而是变得虚肿。”

蒙田城堡 | 藏书票
蒙田特别强调,要警惕不被知识伤害。知识这个东西本身无所谓好坏,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看你天赋如何,还看你怎么用它。人不需要太多知识就能够活得自在,太多的知识会成为负担并造成混乱。植物吸水太多会烂死,灯灌油太多会灭掉,同样道理,书读得太多也会抑制思维活动。有一个词形容这样的人,叫作文殛,就是被文字之斧劈成了残疾。
总之,真正重要的是心灵的培养,自我的成长,阅读的意义即在于此。
本文摘编自《蒙田随笔全集》序言
原文作者:周国平
《蒙田随笔全集》



一代大师,开随笔写作先河
开创随笔体裁,深刻影响培根、莎士比亚写作
备受伏尔泰、福楼拜、拜伦、爱默生、伍尔夫、T.S.艾略特、纪德等作家喜爱
翻译家许渊冲推荐译本
资深法语翻译家强强联合,译文准确流畅,注释丰富详尽
首版出版于1996年12月,多年间反复修订打磨,绝版多年重新问世
资料丰富,极具学术和阅读价值
特别收录珍贵历史图片,季羡林、周国平解读长文,蒙田研究专家皮埃尔·米歇尔详细导读,译者潘丽珍编译蒙田生平年表等丰富资料
作家季羡林、周国平长文导读
作家季羡林讲述历史渊源,解读蒙田历史地位和文学影响
新版特约周国平作序,多方面剖析蒙田思想,突出与现代生活的连接
设计大师刘晓翔工作室出品
设计师全文排版,倾心设计;封面提取折射时代印记的元素,烫印图案
精美函套增加收藏价值;随书附赠手绘蒙田城堡藏书票
图书摄影:桃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