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过于清贫且懵懂无知,未曾留下些什么,直到上了小学,有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些宝贝就一直陪着我,几十年来未曾丢失。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脑海中回荡着一个个尘封的画面,岁月的闸门就此打开。

收藏的不同时代的物品
文字是很神奇的,一横一竖隔岁月,一撇一捺写人生,字里行间便是流年。记得上小学一、二年级用铅笔写字,因为错别字太多,铅笔容易修改,而且铅笔细一些,小手抓起来舒服。等上了三年级,开始接触到了作文,那时起,爸爸就要求我和姐姐要每天写日记,而且要用钢笔写。父亲之名,莫敢不从,且认真落笔,生怕写错了字无法涂改,颇有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感觉,也正是因为爸爸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得我在小学时候就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和写作功底,这为以后的人生轨迹都埋下了幸福的伏笔。

小学时代的日记本
小学时候得过的奖状已经无从寻找,但是有个1990年的获奖证书留存至今,这应该是我人生第一个有含金量的证书了,看名头还是长春市举办的作文竞赛,获得了榆树赛区第11名,距今已经32年了,不知当年写了什么,大概率是《我的妈妈》之类。

人生第一份获奖证书
随便翻开日记,找到了一篇北京游记,应该是小学5年级时,爸爸学校毕业生升学率很高,学校组织教师家属去北京旅游,才有了这篇游记。如今看起来,几分陌生,又有几分故地重游的感觉,仿佛一种似曾相识醒来又不见的梦境。若挑挑毛病:不会分段,一口气写到底;错别字满篇飞,从头到尾流水账……挑着挑着,我竟然满心欢喜起来,一个小学生,还想怎样?有板有眼的写这样,相当不错了。

日记《北京游记》
日记中有一些含金量的文字,最好的应该是爸爸在重大节日起笔写的献词。献词,是那个时代很流行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由两个人用诗朗诵的方式带领团队穿起一大段诗歌或者合唱,小学的六年,因为有爸爸这位御用写手,镇里的教师节、劳动节、妇女节等大型活动上的献词节目,每次都是我和姐姐领诵。爸爸的文字舒缓流畅,上下对仗,韵律分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舒服。那时候为了训练我和姐姐背诵,只要家里来客人,我俩就拉着客人坐在炕沿上,然后我们站在对面,声情并茂的来上一遍,直到把这段献词背得烂熟于心。

爸爸写的妇女节献词稿
类似这样的献词,日记中只抄录了几份,在我印象中爸爸写了十几稿,这个节目也是镇里大型活动不可或缺的压轴节目。此后的几十年人生旅程,我在这点上接过了爸爸的衣钵,深得真传。从上高中入学生会写一次活动台词开始,此后的大学和参加工作,各种活动、年会中的串词、诗朗诵、三句半、小品剧本林林总总写了上百份,回想起来,都得益于爸爸小时候的教诲和引领,很多现在的文字还有爸爸当年献词的雏形和影子,就像基因,融入肌肉和血液。
随着时光留存下来的还有小时候我的最爱——小人书。那时候镇里没有书店,别说那时没有,就是现在我们镇里都没有。当时镇里有个大合社,全称是供销合作社,也叫大门市部,一大圈的柜台,分门别类的摆满了生产资料和日用小百,一节大柜台有一个售货员,买东西开票付款取货。那时候还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可不敢说应有尽有,但是也总能找到需要的东西。

小时候买的小人书
我那时候三天两头就往大合社跑,因为里面有一节柜台卖小人书,一本2毛钱左右,我瞄上一本就心心念的睡不着觉,售货员还不让拿出来翻看,我那时候个子很矮,还没有柜台高,我就脸贴着柜台大玻璃,盯着那小人书的封皮望眼欲穿的不走,直到站累了,眼睛流眼泪了,才恋恋不舍的离开。那时候每天中午在学校吃,妈妈早晨给我2毛钱,我就花1毛2买麻花,花3分买鱼皮豆或者康乐果,每天都要攒下5分钱,这样每过四五天,我就冲进大合社,赚着2毛钱大摇大摆去买朝思暮想的小人书。大合社进货很慢,但是一进就是一批,所以往往我买了这一本,就发现又多了几本新书,然后我就吃着盆里望着锅里,央求着阿姨给我拿出新书翻看一下,阿姨看我刚买了小人书,一般都会让我看几眼,但也就是这几眼就把我的魂都勾走了,我就开始暗下决心:明天只吃麻花,不吃鱼皮豆,必须尽快把这本小人书买到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