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虚荣和贪婪
现在的人,变得越来越虚荣和贪婪,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有些物质的东西和你身份地位并不匹配,你可以强求得到,然而会带来一系列恶果,却都不想承担,都把责任和过失推给别人或者社会,抱怨是别人影响你犯错误的。
杨晨有些好奇地问:“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呢?”
杨雄看了他一眼:“以后不光要干活,还要学会观察人,以后你结婚也要注意点:你看老六家里,就三个人非得去租住三室两厅;明明从他家里到公司只有几公里的路程,非要贷款买车;本来可以自己动手做饭,可是去吃快餐、点外卖;可以两人出去赚钱,还说要在家里照顾孩子,孩子去了幼儿园,家里还是凌乱不堪……还美其名曰是让家人过得好一点,自己活得轻松自在点,事实上就是想发个朋友圈或者回老家时,让别人看到自己吃的好,住得好,开上车了。这样的虚荣,让自己活的很累,就不可避免的对欲望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产生一系列矛盾和恶果……”
听着杨雄的分析,杨晨不停地点头:“叔,您说得对。我时不时地听老六的媳妇抱怨这累那苦,别人住多大房子,别人开什么车,别人老婆买什么衣服,用什么化妆品,拎什么包……再看看我们赚钱的水平,搞得我都不敢找媳妇儿了!”
杨雄安慰他:“你也别这样,不是所有人都有一个虚荣的心,等叔给你找个踏踏实实跟你过日子的。”
他一边说着话,一边心里盘算:“老六不会干别的,也只会干搬运装卸这活儿,如果他以后和我们竞争,该怎样应付呢?”
周末难得有空,他就带着杨志超回老家了。毕竟母亲有病在身,能活多少日子,多陪伴一点是一点。他也在市里按揭贷款买了套房,想把母亲接过来住,可是母亲一直不肯。
母亲对爷俩的到来,甚是欢喜,尤其对自己的孙子,母亲把别人给的礼物,塞的杨志超手里满满的。
趁着空闲,母亲又把志超喊到身边,拿出一套棉衣服:“来,孩子,试试合不合身!”
这是母亲亲手一针一线缝制的,看到这套衣服,杨雄不禁陷入了回忆:那时杨志超三岁半的时候秋天,母亲把自己小时候的棉袄棉裤改了改,打算让孩子冬天穿。
吕晓静在一旁摔摔打打,一顿乱发脾气:“我家孩子不穿别人穿剩的衣服,有钱自己买,没钱就光着。自己儿子没本事,还让孩子遭罪,穿着破破烂烂,不怕出去丢人吗,一点不害臊。”
母亲没回嘴,只是转身,默默地流泪。
志超很懂事,他上前一只手拉着奶奶的手,一只手给奶奶抹去眼泪,奶声奶气地安慰:“奶奶不哭,奶奶不哭,志超喜欢穿奶奶做的衣服,好漂亮!”
想到这里,杨雄黯然心伤,他劝慰母亲:“妈,你在家里多休息,干嘛做这些费眼伤神的活儿,别累坏了。”
母亲戴上老花镜,反复欣赏着穿上新棉衣服的孙子:“让孙子穿上我做的新棉衣,一点也不累。”
或许受到母亲做棉衣的启发,回到城里,马上和杨晨商讨开家政公司的事宜,毕竟以后搬运公司又会多出一个竞争对手,要多举创业,才能立足。
因为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家务活儿是一点不会的。
为了扩大声势做宣传,杨雄特别想了一招,在繁华的商业街摆了一个摊,拉了个横幅:“十分钟内把一件衬衣扣子缝上,奖励一百元,可以录用工作。只限女性。”
不一会儿,摊位就围上一大群人,议论纷纷,有人还拿起手机拍照,录视频,打电话。
随着人数越来越多,杨雄感到高兴和担忧:高兴的是,广告效应是达到了;担忧的是没有一个人来尝试。
有个小姑娘犹豫不决,同伴的怂恿她:“你不是夸你在家什么活儿都会做吗?上去试一试,拿到奖励我们去吃麻辣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