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告诉我们,在专心时不要有任何抗拒,这怎么可能呢?
克:我已经说过,任何形式的抗拒就是不专心及分心。先不要接受我的话,仔细想一想,不要盲目接受任何事,不要管是谁说的话,你必须亲自来研究这件事。如果你只知道接受,你就会变得机械化、迟钝,其实就已经僵化了;但是如果你亲自把事情研究清楚,那么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充满生命而富有创意的人。
然而你是否能够注意听一个人说话,同时又能知道有人走进来了,但是你不必转头去看是谁,你的心也不要产生任何抗拒自己转头去看的意思?如果你的心产生抗拒自己转头去看的念头,你的注意力就已经分散,你就把心力浪费在抵抗的感觉上了。所以你是否可能达到完全专心的境界,其中没有分心也没有抗拒?也就是说,你是否可能以自己的全心全意注意某件事情,而同时你的意识对所有周遭的事物以及自己的心念又非常的敏感?
你知道,人的心智是极为奇妙的工具,它不停地在吸收,它看见不同的形状及色彩,它收到数不尽的印象,它捕捉言词的真义,了解别人目光中的含义等。我们的难题就在于必须专注在某件事情上,同时又能对周遭所有正在发生的事物保持极度的敏感,包括下意识里的印象及反应。
我现在所说的话牵涉了静坐冥想中真正的问题。我们现在还不能深入讨论静坐,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如何去静坐冥想,他实在不能算是成熟的人。静坐冥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比通过考试、拿到学位更重要。要了解什么是正确的冥想,就是不去练习冥想,你必须明白自己的心智是如何运作的,然后你才能得到完全的专注。如果你心中有任何形式的抗拒,你都无法得到完全的专注,你知道的,我们大部分的人都被训练成在抗拒中学习专注,因此我们的专注从来都不是完整的,也正因为如此,学习就变成一件非常沉闷、无趣而又可怕的事。所以能够专注于语言深处的含义是很要紧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活动要有觉察力。缺少了自知之明,你就无法完全专注。因此在真正好的学校里,学生不但应该学习各种不同的科目,更应该有人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意念的运作。在了解自我的过程中,他会明白什么是毫无抗拒的专心。了解自己,就是静坐冥想。
问:我们为何对发问有兴趣?
克:很简单,因为人是好奇的。你难道不想知道如何玩板球或足球,或是如何放风筝?你一停止问问题,你就僵死了。年长的人通常都是如此。年长的人停止发问,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既有的知识和别人的意见塞满,他们接受了传统,然后就陷入传统中。只要你不停地发问,你就是在突破,但是当你开始接受时,你的心理上就已经僵死了。所以在你的一生中,不要接受任何一件事,你必须探索与研究,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真是不可思议的东西,它根本没有止境,这种心是不会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