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人能替你看顾你的内心。无论是好的情绪,还是坏的情绪,只要过度了,都会适得其反。
当下,最好的救赎之道,就是要多关注放逐已久的心灵,保持平和淡然、不急不躁。你就跨过了欲修身,先养心的这道坎,便是福,也是有智慧之人。

二、欲无怨,心先旷
心怨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心胸狭隘、怨恨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王阳明认为,像怨恨等情绪,人的心中怎么会没有呢?
当人怨恨时,即使是多想了一点,怨恨也会过度,这样心胸就难以保持宽阔正直。

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
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王阳明认为,对于怨恨等情绪,要学会将心放宽、顺其自然,不刻意为之牵动心绪,不过分纠结不放手,学会事过无痕、淡然处之。
不要心怀怨恨,不要利欲熏心,要保持平常心,才能做到内心的祥和与宁静。跨过便是福。

三、欲简泊,先意诚
“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
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值得我们学习。
人活一生也应如此。卸下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内心多了一份简单,多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
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真诚、真挚、真君子。糊弄别人很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心的本体就是最本真,不矫揉造作,不过分修饰,不画地为牢,不损人利己。
人应永远保持“初心”,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光明磊落,坦诚纯粹,永远长新。

心经寄语:
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适可而止。
人活在世上,做什么都需要克己。克己是修炼自己的心,修养自己的境界。
是非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澄然本心,本是不动。
一切功名利禄、悲欢离合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等状况都是经常发生的。
能看到这一层,就能把那些缭乱自心的东西,看淡些。
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
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
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