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说,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当别人聪明伶俐时,他们又傻又呆,
当别人权衡利弊时,他们一片赤诚,
当别人心机用尽时,他们灵魂开窍,
后来虽然开窍了,
但内心还是会保持着善良与赤诚。
他们不断地寻找同类,
最后却成了最孤独的一个。
从大数据的推广看,莫言的这段话引起了诸多如我这般被称之为“呆瓜”同类人的共鸣,真可谓是字字珠玑,入心入肺。
在我看来,“呆瓜”就是从小听话的乖娃娃,长大后说话不转弯、看不懂眼色又后知后觉、与人群格格不入的那类人。
我已经不记得自己第一次被人称为“呆瓜”是什么时候了,倒是脑子里十分清晰地记得那些从小听到大的疑问,以及人们瞪着眼珠子对我说话时那或怜爱、或愤怒、或惊讶、或讽刺的神情。
“看起来聪聪明明的,怎么净说傻话?”
“啊,你个呆瓜,怎么要实话实说?”
“呵呵,你不懂,装的吧?”
“什么,你竟然不知道?你这是大智若愚啊!”
……
曾经,我为此十分烦恼和孤独,一度把自己的愚钝归结于父辈对我的影响和从小的严加管教,才导致了我语言功能发育不完善和慢反应。
后来,在一些热心朋友的推荐下,读了关于提高情商和说话技巧的书籍,结果都收效甚微,我依然会在紧张的时候说话面红耳赤、结结巴巴,导致词不达意,弄巧成拙,那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愚钝是天生无可救药了。
再后来,读了名著《白痴》后,我仿佛为自己找到了知音,那份久违的喜悦让我豁然开朗,一如今天读到莫言先生的话一般,让我觉得自己不再孤单。
古人云:“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如今,我常常用此话聊以自慰,爽快地与自己达成了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