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小长假,我又回家了,带着复杂的心情。
是的,我该幸运,单位这么多的外地人,似乎只有我,每个假期都可以毫无“顾忌”地回家。大概是像同事说的,离家近,也大概是一种短暂的逃避。
珍惜当下,源于这次回家对于遗憾的感慨。有多遗憾呢,大概是那种你甚至还没能好好经历,有些事就已经没有机会再发生。
EP01
放假前去做了一次胃镜(普通的),想起了我的外公,那位在我真正懂事之后已经没有机会再发生任何与他相关的事情。应该是2009年,胃癌晚期,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的记忆里有且仅有小学时放学后跟着他去庄房玩或者等我找了一背篓猪食回来做完饭等到天黑睡着了他才回来吃饭......总之都是早出晚归、到家了随便吃点冷饭就菜的场景。还有就是三年级时候陪我妈妈一起去法院把我领回来,回到老家后和妈妈耍脾气被他骂了不知多少次。
外公好像话很少,没事什么事很少和我说话,又因为刚把我从奶奶家接回来,也从不让我去做那些好多同龄人已经很熟悉的小农活。每天就是田地、庄稼、家禽,还有一群马(外公养的马在村里是出了名的,长相好,干活也给力,四五匹成年马,还有两匹小马,白的黑的褐色的都有,还在奶奶家的时候,水稻收割的季节,吃完饭在火塘边坐到八九点钟,外公才放工回来,围墙外面的马铃铛声从远到近再从近到远。)在之后的一年多,我就开始“放肆”地长大,直到转学。再后来我回家就只有寒暑假,对四五年级时候的寒暑假已经没多少印象,感觉那个时候已经成家里的客人,再后来我又回到了老家,和朋友一起走两个小时的山路上学,直到小学毕业,初中又继续。
初一第二个月,好多同学(包括我)都在为着学校合并而伤怀,也有说不确定因素的然后继续跟着老师练舞。所以那个周末我没回家,中午在球场练舞的时候妈妈到学校来找我然后就回城里,她跟我说外公去世了......
没有告别、没有最后一面,也没有看到出柩,我躲在教室的走廊哭了好久。
年少不知离别,也不懂死亡,更不知道珍惜,对死亡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看到好多人,认识的不认识的,然后毕摩会做一场“法事”,等浩浩荡荡的人上山了,鞭炮声响了,就可以去吃好吃的,唯一不好的是去吃这样的席总是没有桌子的。
渐渐长大后,会在不经意间想起来我的外公居然已经去世了那么多年了。我甚至都没有机会在我已经理解一些事情的时候可以跟他沟通跟他聊天,甚至在已经会做家务的时候都没给他好好做过一顿饭,想珍惜可以陪他的机会都不可能存在了,脑子里不断的出现锅里的冷饭、干巴巴的糖饼、外公生病后家里多出来的一盒又一盒的燕窝、麦片、奶粉和一夜又一夜坐在屋檐下来探望的亲戚。
外公的一生太苦了,苦到他不说话只回想起背影就是饱经风霜的瑟。但他又把最好的留给了他的儿女,从二十多年前外婆去世后一个人把几个孩子养大,家里的所有田地没荒的,每年收成也不错,养出来的年猪也是个顶个的肥。有不少人明暗里对他充满恶意,但从未见过他发脾气,抱怨;在有能力之时会在别不说话也拉着几匹马帮忙,收成的时候装几袋米或者包谷(玉米)给邻居,他自己因为胃癌去世但是在很多年前他将一个因为胃绞痛(是胃但记不清什么病了)差点离开的外地人救回来......
我终是没有机会再去弥补了,有些事即便是我想也不可能发生了。
知道一个说法,每个人都会经历三次死亡,第一次是没有了呼吸的时候,在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在他下葬、人们去追悼他的时候,在社会学上,他死了;最后一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死了的时候,他就真的死了。我不知道我或者任意一个弟弟妹妹是不是那个最后记得外公的人,只希望每个还记得他的人,对他都是美好的祝愿,若是真的有下辈子,那就祈愿他不要再你们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