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不仅要有眼前的劳碌,还要有诗和远方。
人这一生,总要有几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把尘世忙碌,彻底放空。
在路上,远离尘世烦扰,不再是房奴,不是领导,不是职员,也不是为一日三餐操心的市井小民,大家都是旅行者。
纵使相逢不相识,一笑而过,不会介怀相遇的人是否做过核酸。
问一句:来路风光如何?
答曰:无限风光在前方!
如此甚好!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了今生的擦肩而过。
在路上,总有意外的惊喜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愉悦,深入人心,远胜名利场的明争暗斗,胜者得意。
不经意间相遇的某个场景,会让人凝望、沉思、发呆,很久很久,此时,不仅是旅行者,还是思想者。
静下来,享受岁月悠远,这才是生活追求的意义。
三年来,非必要不出国,非必要不出省,非必要不出市,长途旅行成了梦境中的事。
近日有网友问颖之,去过乌镇吗?
噫?乌镇怎么又成了热词!
很久不看新闻,仿佛成了世外之人,竟不知今夕何夕!乌镇有什么事!
颖之第一次去乌镇,是2011年5月14日,天啊,岁月流逝如水,怎么一晃就过去了十一年!
颖之第二次去乌镇,是2015年9月22日,一晃七年流转,仿佛还在昨日徘徊。
刘若英曾说,来过,便不曾离开。
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遇,就是不期而遇。
你来了!
对,我来了!
我知道你会来!
我知道你知道!
张爱玲说: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
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
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2002年,《似水年华》在乌镇拍摄,刘若英饰演的“英”,黄磊饰演的“文”,隔山跨海的爱情,穿越在乌镇和台北之间。
刘若英从此与乌镇结下了不解之缘。
刘若英成为了乌镇的形象代言人,她说:“我有很多很重要的事情都是在这里发生的,不管是戏或者是情感,老朋友终究是老朋友。”
来过,便不曾离开。
水土养人,乌镇出文人。
读书时的课本里,多次学过茅盾的课文,没错,文学大家茅盾就是乌镇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也是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1981年3月14日,茅盾临终前,用自己存下来的稿费,设立了茅盾文学奖,激励了众多名著诞生。
2011年起,李嘉诚先生加持赞助,茅盾文学奖的奖金提高到了50万元,成为了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