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书,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你不妨在身边做个调查,问下周围人最近一次买书是什么时候?(一个月内?一年内?记不清?),再让被调查的人报出一本最近看完的书的书名。
结果肯定不会有意外:能坚持长期买书看书的人,是人群中的极少数。而绝大部分人,自从离开校园后就彻底不再看书了,一本也不再看。
所谓求知欲,其实和好奇心是一体两面。缺乏对未知的好奇,自然也就无法从探寻未知中找出趣味来。
因而大部分人的学习阶段对于整个人生来说非常短暂,一旦离开校园后就完全停止了学习。所以毕业多年后你去和她聊天,会发现她好像被冻在原地似的,多年尺寸未进。
而爱买书爱看书的人,往往都是多少能从读书中寻到一点趣味来的人,和前一种人本质上就不是一个物种,三观也不会非常一致。
04
对“人”没有强烈的好奇心
你身边是不是总有一种人,不管是和出租车司机、菜市场卖菜的大妈、还是旅途认识的人都能够很轻易的建立联系,侃侃而谈。而这种联系的建立,源于对陌生人的强烈的好奇心。而另一种人,则完全不想了解别人,也很少和陌生人主动交谈。
普通的中国人对陌生人通常敌意较重,尤其我们父母那辈人,很多一辈子只和自己熟悉的人交往,也从不参加有陌生人的聚会。
在互联网时代,其实社交软件是一个筛选有意思的陌生人的很有效率的方法。就像陌陌以前有句话我就很喜欢:总有新奇在身边。
我很早就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般手机里装着某些移动社交软件的人,通常更好相处。因为这其实是一种筛选,她能装这些软件,至少说明这人对与人交际有需求,对陌生人没有非常大的敌意和提防,和这样的人沟通通常相对会比较轻松。
玩社交软件至少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接触到和你的阶层千差万别的人。和三教九流打交道,是最低成本的乡野调研。

05
永远只点自己吃过的菜
吃饭从来不是小事,我发现很多人严重低估了饮食习惯和口味对一段长期关系的重要性。要知道,吃什么或不吃什么这种事情,起重要性对人类来说足以掀起无数次战争。
饮食口味至少反应了三件事:
- 原生家庭打下的贫富烙印,
- 对既有习惯的保守程度,
- 对新事物的尝试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