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故事40:《竹枝词》又出太阳又下雨看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在唐代也是有词的,只是当时的诗太流行了,以至于词的传播远不如诗。而且在唐代的词大多都是为了创作而创作,就是为了唱曲填的词,具体到写实就很少。而且就算写实,也没有宋词那种白描写意的精彩。
但是少归少,不代表没有好词。像李白的《忆秦娥》,刘禹锡的《竹枝词》都是很好的代表作。
李白就不用说了,到处都是他的故事和诗歌。这个刘禹锡也是我们很小就了解他,他的《陋室铭》一直都是教材。而且他写的《乌衣巷》至今都在被人传唱。正因为他的诗和杂文太有名了,让人们忘了他还有一个代表作,那就是他填的《竹枝词》。

这个刘禹锡若要追踪血统的话,那可是汉代正儿八经的皇族血统。到了他这一代,都还保留着刘家的优质血脉,他爹虽然成就不大,可是也是一个高官。这个刘禹锡就更别说了,一身才华,文学成就可称宗师。
一个人十九岁就游学京城,二十二岁就高中进士。学霸这个词都不能形容他的厉害了,而且他与当时的文学大宗师级别的人物,像韩愈、柳宗元都是好友。另一大诗人白居易更是他的好基友了,他们频频互动,不到两年的时间唱和的诗就达138首,《刘白唱和集》直接就成了当时的畅销书。只是他的仕途不太顺畅,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推行变革之路,他是满腔热血,干劲十足。

后来因为变革伤害了人家的利益,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断人财路,宛如杀人家父母,那仇可就大了。那些受害者可不管你是不是为国为民,你抢我的饭碗,我就和你拼命。于是就大力反扑,从那以后,这个刘才子就江河日下,就像被门挤过一样,一路贬了又贬,四处流放做官。
好不容易拨云见日了吧,又因为自己不会说话,得罪了当权的人,又被外放出来。不过也有点象杜甫说的那句话“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正是这些外放做官的经历,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为他的诗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都说诗词是人生的经历和心声的流露,刘禹锡的人生,就像融进他的文学一样,写得自然流畅,简练爽利,自成一家。对后世的影响特别深远。

读了他的《竹枝词》之后,大家就都能感受得到他的独特。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整首词特别简练上口,而且特别好懂,像是在描绘一幅美丽的图画。
杨柳翠绿,江水丰满,听到江上传来唱歌的声音。这时的天气时晴时雨,阴晴不定。仿佛东边的太阳还没有退去,西边的雨点已经落下来了。说不是晴天却又是晴天。

最后一句是双关,把“晴”通“情”就很好理解了。说是无情还有情。写出了情窦初开的心境。
刘大才子的风格就是这样子,看似简练之间,却能让你品出深层的义涵,难怪后世文人对他的文学评价都是相当的高。这只是《竹枝词》系例之一,他的竹枝词算得上是唐代少有的填词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