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想的,也不是我想要的——我在异国他乡就是为了活着
#林桑头条##你在外地健康吗#
曾被光头李津的歌榜单《你在他乡还好吗》这首歌已经循环了很多年。毕业时唱,走时唱;,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到了中年。
从青涩到愤世嫉俗,经历的事情太多了,但岁月凝结的非人性,不仅让我害羞,还时常让我自惭形秽。
没有人可以也不能轻易判断一个人的身世。人生真如茶。做人,没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有的人嘲笑别人一辈子,有的人一时自惭形秽,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人生就是为自己而活。
一
“养成”的印记就像一道伤疤,伤痛即使痊愈也不会忘记。大学毕业后,我坚决不回去。哪怕在外面乞讨,我也会用岁月来埋葬我的悲伤。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生活在一个没人知道我出身的地方。
不知道爸爸是觉得我很难安排工作,还是想挽回我的面子。反正他是同意支持我自己出去的。
那时候路很窄,各行各业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找工作除了要靠关系,还要走马路,看看贴在街上的小广告。
发过传单,也做过生意,但天生“脸皮薄”,走不上这条路,最终选择了一份稳定的后勤工作。
靠着对文字的热爱,从事后勤工作“这一碗饭”20多年,才把一个曾经爱做梦的少年,变成了四十多岁的命运守护者.
二
用“命途多舛”,绝对不是为了拖词找情怀。我在黑暗中期待它。
我的父母在他们中年时收养了我。农村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并不容易。尤其是那个时候,物质生活极其匮乏,农民收入来源有限。他们靠着几亩地,跟着父亲打零工。工作的第二年,父亲经朋友介绍查出癌症。他住院两个多月,又在医生的建议下保守治疗回家三个多月,最后离开了人世。
看着自己当时悲痛写下的日记,还是那么的难忘!我一天到晚不睡觉,在爸爸打工打零工的地方来回晃荡,就是希望能见到爸爸……爸爸走后两个多月,我还是不行。过不去“父亲去世”是一个现实的坎,我一直相信父亲在等着我……梦里多次醒来,清晰地记得父亲远行了,在东北某处,一年半后回来……结婚后,我就带着妈妈一起住。父亲走后不到一年,母亲的精神状态就不太好。后来就变成了我们俗称的“老年性痴呆”。
3
在父亲去世后的八年时间里,我和母亲可以说是“相依为命”。在这个世界上,她是我唯一有亲情的“非血缘关系”人,我也是。在他们中间充当“和事佬”的是父亲。我和父亲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父子关系。可自从父亲离开的那一天起,我就彻底变了,不仅仅是因为父亲临走前的遗言,更是因为一种责任。我相信在父亲的不舍中,一定有对母亲的牵挂……
这辈子我可以愧对自己,却不能愧对父亲临终前的嘱咐。父母可以用尽心血把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培养成大学生。这不是赌未知数吗?
生多欢喜,何惧死?爸爸一点都不幸运……
我把对爸爸的爱深深地种在了妈妈的呵护下。生活可能很艰难,但我会尽力而为。现在,妈妈走了,爸爸终于不再孤单了……
我想过生活的残酷,我才人到中年,每当看到别人的老人,孩子。……我忍不住想哭。但我也感受到了生命的仁慈。最痛苦的是我的父母。正所谓“人生值得”,那么父母得到的又是什么呢?我再次感到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