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边思维是当今社会年轻人不孝父母的根源
这种思维方式,用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是一种冒险的思维方式。应用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就是强者对抗弱者的思维方式,是零和博弈的思维逻辑。
现在,很多年轻人在面对年迈的父母时,也有意无意地单方面。客观地说,第一,与这一代独生子女所处的环境有关。“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只有一个孩子,自然以自我为中心,家庭内部没有孩子成长的竞争机制。儿童利益分配的平衡机制。好坏只有一个,父母得跟着,只能认命。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更加悲惨。这一代年迈的父母冒着人生最大的风险,服从大局,牺牲自我,步入晚年。这种无奈孤独的结局,让人捉摸不透,难以想象。二是这一代独生子女成长在改革开放时代,生存发展压力空前。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得不依靠自己来工作和生活。他们一出生,就在竞争的阶梯上。父母的资源对他们的生活有重大影响。凤凰男女翻身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很少。他们能走正路,做正事,做好事业,对社会有用,经营好婚姻感情,在小家庭里过上好日子。优秀,已经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心了。其三,在舆论导向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从四德、孝道观念基本破灭,双赢共赢的多边思维仍在重构之路上。在全面开放的形势下,西方的家族管理模式被奉为经典,西方人片面的思维方式令人钦佩。父母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出国,无异于用西方观念培养一个外国人或中国人。人与当年的孩子截然不同,面目全非,几乎互不相识。这对国家有利也有弊,对家庭和父母有利也有弊。
社会是立体的、多维的,片面的思维是难以坚持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年迈的父母是弱势群体。以片面思维对待他们是大错特错。
父母永远不会单方面为孩子着想。他们只想着自己,因为爱是传承下来的。孩子不理父母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不能容忍的。养儿防老,无可厚非。代代相传,只是时代变了,方法也变了。儿女反哺父母是理所当然的事。是责任,是义务,是做人的责任。你孝不孝,是你的节操,是你的格局,是你的自由,是你的福业。全世界的父母都不会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情。他们宁可委屈自己,也不愿委屈自己的孩子。年迈的父母更是身体虚弱,甚至没有力气。六十多岁不如一岁,七十多岁不如一月,八十多岁不如一日。这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不知道今天是不是最后一天。
希望小时候的你明白,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虽看似遥远,但时间犹如一把杀猪刀,其实就在不远的将来。希望孩子用双向思维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你外表坚强,其实内心很脆弱,不要做孩子想养但家长后悔的事不在这里。孝不孝没有道理,也没有借口。一点点的爱,用你万分之一的时间和心思在你的孩子和你的宠物身上,用来对待生你养你的父母,善待你。苦是福,是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