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喜佳辰,更怜清夜。宋朝张抡的中秋佳节,满满的诗情画意
前言:
苏轼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峤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唉,这个李峤真会煞风景,花好月圆,佳节团聚,家人围坐,这是多么朴素的心愿,为什么非得要一个猜测?
细想他的话也不无道理,苏轼不也说“此事古难全”吗?这一刻还晴空万里,那一刻也许就阴云密布,生活中总会有许多我们无法预料的未知。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宋代词人张抡就比较幸运,在静美如画的山居中度过了一个满心欢喜的中秋佳节。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宋张抡《踏莎行·秋入云山》
简译:秋天已经来到了山里,景物清爽秀丽,放眼望去,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巨大画卷。
茂密的枫林在崇山峻岭中绵延不断,火红的枫叶似烈焰一般点缀在蓝天白云之下。
在幽深的山涧河谷之处,摇曳着数不清的野菊花,像洒在草地上的点点金屑。
喜庆团圆的中秋佳节,又赶上一个晴朗的好天气,真是让人感到分外的欢喜。
夜幕降临的时候,一轮皎洁的明月从天边冉冉升起,悬挂在高高的枝头,皎洁又明亮。
在山里生活,作者更喜欢和山野之人相约饮酒,不拘形迹地在月光下谈天说地。
赏析:这首词的上片写秋山风景,云天明净,秋林尽染,漫山红透,远山绵延,黄花遍野。
红枫映碧云,黄花点幽谷,这美轮美奂的秋山风景,怎一个“美”字可形容得尽!
意境高远辽阔,景物疏朗飘逸,置身其中,如在诗中行,似在画里游,令人如醉如痴。
《红楼梦》里的黛玉说,草木也有情,韶华竟白头。
此词中作者描写秋山景物,则说“物情潇洒”。
竟然一时间有点恍惚,眼前,好像漫山草木刹那间都有了人的思想和意识,它们有知有情,春生夏长秋荣,摇曳生姿,温暖着这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