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70后的我们,余生何去何从?
有人说:“等我老了,回农村,管好一亩三分地。”
有人说:“我退休了,是不会回农村的,好不容易出来了。”
还有人说:“还没有想好,手里没有钱,养老金也没有着落。”
忽然发现,70后站在了人生的半途,要考虑后半生的“归途”。如果现在不准备好,六十岁之后,就坐等过苟延残喘的生活了。
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所有的退路,都是钱给的。”
小时候,对钱没有概念,毕竟父母撑起了这个家。尽管日子过得紧巴巴,家庭里的问题,还是父母去解决。
等我们长大了,想尽办法走进了城市,却忽然发现——“穷在闹市无人问”。人是进城了,但是在城里安家,需要方方面面的条件,没有钱,寸步难行。
现如今,我们走向“五十岁”,赚钱的本事在慢慢减退,花钱的缺口却一直存在。因此,不抠门,人生的退路,就会泥泞不堪。

02
第一,身体的退路:与其拼命赚钱,不如精打细算。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哪一瞬间让你意识到,再也不能熬夜了?”
对于70后的人来说,在身体疲惫不堪的时候,就不想熬夜了;在生病的那一刻,就会意识到自己应该调整生活方式了。
熬夜的坏处,一两句话说不清,但是能够感受到。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力不从心。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赚钱之道,下算体力赚钱,中算知识赚钱,上算钱生钱。”
一个人真正有钱,不是现金和存款很多,也不是穿金戴银,而是摆脱了用身体去换钱的生活模式。下意识地去思考,用智慧去赚钱,用钱生钱。
身体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如果你一直用透支健康的方式赚钱,你就应该换一换工作,想办法收敛自己的欲望。接受命运的安排。
古人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把手里的钱抠住了,生活的开支降低到最低,你就会发现,我们根本不要那么努力去赚钱。
我的一个同学老张,在城里收废品。他算了一笔账:月生活费,只要五百块钱就够了。
每天下午去买菜,价格便宜很多;衣服多数是工作服,没有任何花俏;生活简单一些,昂贵的稀奇的菜,基本不买,或者等大家吃腻了,价格减下来了,再考虑买一点。
在抠门的同时,老李的存款有了十多万。
有人说:“生前何必久睡,死后注定长眠。”
曾经的我们,对励志的心灵鸡汤,非常追捧,但是到了五十岁的时候,还热衷这些,显然是没有活明白。
最好的励志,就一边捂住钱袋子,一边降低赚钱的压力。不再亚健康地活着,身体好了,未来可期。

03
第二,家庭的退路:与其“钱养”儿女,不如逼着儿女奋斗。
董藩教授说过:“进入大城市,就为下一代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 ”
70后的我们,进城安家,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让儿女享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起点。作为我们自己,回老家去养老,也能坦然接受。
现实来看,很多人把老家的房子修好了,或者盖了小洋楼。等退休了,老两口就在老家种地,日子乐逍遥。
想法很美好,但是我们的心总是放不下孩子。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能你在犹豫在哪里养老的问题,但是儿女们却会这样选择——没有故乡观念,或者说,不得不逃离渐渐没落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