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对自己好一点,那是会跟你在一起最久的人。”
生活中,并没有一件事值得你纠缠不清。如果你不懂得放下,那么你拼命得到的,就是用来束缚你的,而不是成全你的。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要学会做减法,放过自己,才是真正的聪明。
01
不争了,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
明朝时,有一个叫朱友峰的人,抱着一束鲜花,去听广圄禅师讲课。
路上,她和迎面走来的李南山,撞了一下,鲜花散落一地。朱友峰非常生气:“看看,怎么办啊?”
李南山说:“说声对不起就好了,干嘛那么凶啊?”
他们互不相让,指责的声音越来越大。
广圄禅师闻声赶来,说:“莽撞是不应该的,不接受道歉也是不应该的,为了一点小事,一大早就破坏了美好的心境,是不值得的。”
很快,两个吵闹中的人,停下来了,握手言和。
争来争去,毁掉的花,并不会变回来;闹一整天的话,就浪费了一整天的时间,并且把原有的计划,都打乱了。
争什么?我们不过是在“争一口气”。也就是说,为了莫须有的“气”,我们咬紧牙关和别人争执,和世界对抗。
《老子》里写道:“夫唯不争,故无忧。”
一个人,懂得不争,忧愁自然就会远离自己。即便是到手的东西,被人拿走了,也不要恼怒,因为只要别人享用了这件东西,就没有浪费掉。
争执,其实是人与人在拉扯。一直争执,就像两支队伍在拔河比赛,拼到精疲力尽的时候,还没有放手,最后的结局,恐怕要累死吧。
让一让,路就宽了,再也不要挤独木桥了。
02
不熬了,其实是熬到头了。
很多人都认为,不管多难,只要熬住了,你就赢了。
其实,有些煎熬,是毫无意义的,并且你熬住了,也只是毁掉自己,并不能成大器。
比方说,一片被沸水浸泡多次的茶叶,你继续煎熬它,也是索然无味的。还不如放弃它,去管理茶园,这样的话,还有机会去获得新茶。
“实在熬不住了,就算了”,能够这样做的人,才真正活明白了。
俗话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你一时的执念而已。”
如果方向错了,你还执着前行,又有什么意义?你的苦,不过是自讨的。
演员王祖贤,在宣布退出演艺圈之后,坦然地说:“人生不是唯一一个舞台,你换了一个舞台也还是一样玩的,人生是一出戏。”
当你从一个行业里退隐之后,就可以如释重负地说一句:“我真的做到了。”
放弃,其实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为所有的煎熬,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如果你一辈子都在坚持,不懂得放弃,那么你就会活得特别累,并且被“不甘心、不退缩”这样的行动,伤害到自己。
人是会变老的,总有一天,是“盖棺定论”。不如功成身退,享受静谧的生活,不负余生。
03
不说了,越沉默越有力量。
刘墉在《说话的魅力》中写道:“以关怀代替质问,以建议代替责难,以暗示代替直言。”
人与人交往的时候,你一言不发,并不是哑巴了,而是用另外的方式,告诉别人,自己在想什么,要抗拒什么,要去做什么。
当然,在是是非非之中,你也可以悄悄离开,不给自己添麻烦。
做人,与其咬牙切齿地谩骂别人,不如咬紧牙关,憋一口气,做更好的自己。